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2010年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圆桌讨论(上午)
                            
日期: 2010/10/28 15:16:02    编辑:     来源: 今日艺术网    

朱青生:谢谢郭女士,李峰先生还有补充吗?我就着刚才嘉宾提出来的问题再追问一个问题,像民生银行这样的一个企业单独拿出大笔的资金进行重大的项目,像炎黄艺术馆这样一个展览馆,加上一系列的奠基人系列带有里程碑性展览的展开都需要大笔的资金,对于民生银行来说,这样做会不会在税收上有所优惠,这是我们专业人员中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刚才已经被提出了,我只不过是把它延续一下。

李峰:我简单做一点补充,民生银行从2007年开始对中国艺术有所支持,2007年首先跟炎黄艺术馆达成了一个公益捐赠的十年计划,可能十年会有一个亿的捐赠,现在的情况是北京和上海,所有的美术馆的运营主要从民生银行来捐助,逐渐我们发起由民生银行倡议,希望倡导更多的企业来投入,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如果你捐赠给有适当的,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它是可以在企业经营12%之内可以免税,超过这个范围不可以。再有就是没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捐给他也是没有用的,有的时候你捐多少钱又要交多少钱的税,这是不合理的,谢谢!

朱青生:也许在座的很多人都是专家,他只要一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理解到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就是关于免税的问题,对于企业的优惠,以及基金会本身的资格,比如说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目前暂时还没有免税的资格,但是它已经被允许说可以个案地争取,就是有钱捐到吴作人美术基金会可以通过我们的个案争取获得刚才他提到的免税的资格,商先生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而且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已经被管理部门要求尽快地通过手续的合适办理,来把免税资格争取到,这样就有了一些机会跟更多的地方接触。
虽然我们大陆的银行支持艺术是一个新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祖国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台湾,银行来支持艺术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今天正好我们有一位台湾的银行基金会的执行长在,我们也请郑雅丽女士就这个问题紧接着再给我们一些意见。

郑雅丽:我就知道商老师,接下来就让我上台来报告了。台湾,我是代表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刚才所听到几位前辈,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是比较年轻的,我们大概在明年才会庆祝十周年,就税法来说,我知道在台湾其实本来企业捐助到文化艺术上面就会有节税的功能,所以这个部分是比中国大陆要好一点。

朱青生:我们大陆叫免税。

郑雅丽:谢谢翻译!我同时在台湾有一个文化艺术基金会,在那边工作八年,所以跟大家说一下,台湾是透过台湾国家的文件会,文件会是60%的资料,40%要招募,这个部分主要是台湾所有的企业和个人捐助到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是100%免税,如果捐助到不是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会有一个百分比的问题,所以捐助到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再透过一个审查机制,对全国台湾的民间单位去做补助,各种民间单位的文化艺术活动或者是研究、展览、演出等等,对全台湾的民间单位做文化上面的补助,这是台湾目前的状况。
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主要业务是台新艺术奖,是对于当代艺术,台湾的当代艺术的一个鼓励跟支持,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话,我再跟各位说明,谢谢!

朱青生:我们还会有机会听到郑执行长的报告,在晚一些的时候。刚才郭晓彦已经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基金会刚刚开始,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到一些成熟的基金会,老的基金会如何来计划他们的方向,设计他们的项目,现在比如说我们的姜斐德教授,她虽然谦虚地说只是帮鲁斯基金会做一些事情,但是包括我们北大在内,大概在十年前就已经受到鲁斯基金会的关怀,比如我们当时还没有PPT,用的幻灯机就是从鲁斯来的,不是因为她送给我们一个幻灯机,而是这个幻灯机带出来一段故事,是因为鲁斯基金会觉得在中国进行西方和国外的艺术史研究条件和资料不足,于是就在姜斐德教授的组织之下,请西方的好的大学的优秀教授,到中国来巡回地来演讲,这样的演讲不仅在北京进行,在姜斐德教授的特别精心安排之下,她还巡回到一些地方,这样就把一个教育的问题展开了,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了解得太少,马上我把话筒还给姜斐德教授,讲一讲一般的基金会如何来组织这个情况。刚才我们的老院长也讲了他目前在做什么样的事情,过一会儿我也想请他就他目前做的计划,现身说法,他怎么做,因为他是老的美术学院的院长,在这之前又组织过重大的一些比利时的艺术活动,大家觉得比利时是一个小国家,但是比利时却是欧洲的首都,而且比利时有很多中国人常常忘了,比利时有一个大画家跟我们很亲切,就是鲁本斯,鲁本斯是比利时人,只是我们不把他算作比利时人,我们老说他是荷兰人,我先把话筒给姜斐德教授,这样圆桌就已经环过来了。

姜斐德:我真是很骄傲,第一次是02年,是北大,还有中央美术学院两个北京的地点,我们也到广州,好像是南京,第一次,那些学者的确是美国比较出色的一些优秀西方美术史的学者。后来我们又做了在好几个地方表演,中国叫做“路演”。所以我们从那一次开始注意到哪些地方有美术史,而哪些地方需要补充西方美术史,然后我觉得我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我就请了一些参加我们的基金会,他们就第一次开始赞助美术史家到国外,那个情况就是赞助了大概7个学者到中国来,在广州、上海,还有北京几个学校。
今年我们还留下来一批钱,我们就决定在香港开一个三个礼拜的学术集会,我们请了在大陆教西方美术史的学家到香港去,一共有14个人,他们都参加了三个礼拜,本来觉得三个礼拜太长,最后我们都觉得过得很快。第一个礼拜就是古罗马、希腊的文化,第二个礼拜是文艺复兴,第三个礼拜是现代美术史,从法国十九世纪开始到现在。因为地方不够,所以我们就用了香港大学的几位学者,有两位从美国飞来的,一位是呆在香港三个礼拜,一位就是来一个礼拜,就是弗来德,第一个礼拜是来希腊、罗马。用远程教育的方式请了三位美国学者,他们看到了我们的课程,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幻灯片,这个非常成功。以前很担心做不成怎么办,我想从第一次我们办幻灯片,不是PPT,就是旧的幻灯片,到现在每个过程的发展都非常大,是不可思议的变化。
从那些演讲,我们就注意到有一位研究文艺复兴的学者,他非常活跃,很喜欢跟学生交流,所以我们就打算明年再做一个礼拜的工作坊,这个就是培训班,给教授培训。他们的意见,他们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多学习,所以我想我们会继续来开,其实不用很多钱就可以发展,可以做的。

朱青生:谢谢姜老师,刚才她说的是基金会除了给钱之外,最重要的是动用专业人员的智慧使得有限的资金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专业上最需要帮助和最关键的地方起到帮助的作用。这个问题,反正我们下午还得要展开继续地讨论,因为我们还有盖蒂基金会的专家,他马上有另外一个会议要赶回去,他也会给我们介绍现在盖蒂工作的情况。刚才盖蒂的总裁写来的信里边,他们就提到我的名字,因为我的西文名字是“老朱”,可能翻译没有翻出来,这就是朱青生,他说我将要成为盖蒂的访问学者,其实我在那边做研究的时候,充分地意识到基金会对于一个行业的贡献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政府的关注和市场的支持,因为它更加有计划,有专业性,也知道哪个地方是着力的机会,所以谢谢姜老师给我们的一个示范。
我想郭晓彦可能也有点儿用,对我们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我们最后一个讲话是鲍德森先生,我希望他给我们讲一讲,他已经满头白发,是怎么样利用基金会来完成艺术教育活动和艺术策划活动。

鲍德森:非常感谢给我在今天上午最后的这次发言机会,我想我会大概讲一下我在青年与造型艺术组织当中的工作,青年与造型艺术组织是在五十年前成立的,我也在刚才发言最开始的时候做了一个区分,就是青年与造型艺术组织应该说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它不是一个基金会。
应该说青年与造型艺术组织的创始者是在布鲁塞尔非常有影响的一批艺术管理者和艺术批评家。最开始青年与造型艺术组织,我们在建立之初的时候,实际上是和之前成立的一个音乐方面的民间组织有很多的相似性,也借鉴了不少的经验,随着组织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在音乐方面和造型艺术方面项目管理上的不同。我想我们在艺术传播方面的理念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仅仅向青年,向学生,向热爱艺术的人去传授如何使用一件乐器,更多的是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艺术所在。很快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青年与艺术造型组织就开始系列邀请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博物馆的策展人和研究员来为我们演讲。应该说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在最开始我们也预设了主要的受众,比如说在校的学生等等,我们也非常欣喜地发现在活动逐渐逐步开展和深入的过程当中,他的受众群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预先的设想,达到了一个更民主化、大众化的效果。我们也在几十年的活动和组织工作当中发现有很多让人欣喜的机构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包括和公众之间的联系,并非短期的,而是在很长时间之内逐渐形成和生成的。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可以感到在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专业领域内,一些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能够让更关大的公众去了解艺术传播、艺术教育、艺术研究以及学术当中的最新进展。应该说我们的活动并非是指向某一个博物馆或者是某一个收藏,而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受众当中,在很多不同的机构当中建立联系,能够贯穿很多不同的体制。
我是从1972年开始作为青年与造型艺术组织的负责人的,我还记得在1972年的时候,我曾经邀请了著名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希曼先生做演讲,熟悉当代艺术发展的人都应该了解到1972年对于当代艺术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当年曾经举办了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希曼先生是卡塞尔文献展的总策展人,应该说在当时这一次演讲,在比利时以及整个欧洲的文化艺术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一直到之后很多年,希曼先生还在跟我谈到后面有非常积极的反馈。

朱青生:我做一个简单的注,希曼先生也是把中国的艺术带到威尼斯双年展的那个策划人。

鲍德森: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我想谈到英国艺术家吉尔伯托和乔治也曾经到中国来展览,关于这两位英国艺术家我也是在七十年代与他们结识的,记得他们曾经在布鲁塞尔做过一次行为艺术表演,我去看的时候,应该说我是现场唯一的观众,在其它的场合下我也了解到观众并不是非常、非常多。我在之后不久邀请两位艺术家到青年与造型组织过来做行为艺术表演,他们重新做了一次这样的行为艺术表演,这一次与上次在布鲁塞尔的表演不同的是有非常、非常多的观众,对于作品的推广有了很好的效果,他们就像很多其他受邀的嘉宾一样,跟我重申过与青年与艺术造型组织合作的机会是非常独特,因为他们是有别于一些其它官方的、更系统化的组织,他们所组织的活动。
我想今天上午就说这么多,之后还会有时间可以展开另外一个可以直接参与有关艺术传播的活动。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