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双年展如同置身竞技场
在行业内,北京双年展被誉为“艺术届的奥林匹克”,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国家会给予一定奖励,而值得思考的是,双年展除了给艺术家提供一个较高起点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之外,还能给艺术家带来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是什么吸引了国内外701位艺术家带着747件作品前来参展?
获奖作品《命运网线》的作者认为:这次获奖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要创作作品就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这次《命运网线》的成本就在7万元左右,如果没有回报的话,艺术家的创作就将无以为继。将双年展比喻成奥林匹克十分恰当,这次的展览就像是运动员置身于竞技场中,那种通过竞争获胜的快感是本次双年展给我的最大惊喜。至于能给艺术家带来什么,他认为这次展览是由官方主办的,本身的关注度就很大,同时请来的各大媒体也都十分专业,对于艺术家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他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此次的获奖作品为中国画《中国文化》,作品以纯水墨语言体现了一位现代画家对古代文人理想的精神家园的向往。他认为,本次双年展设立了优秀作品奖以及青年艺术家奖,其性质与奥林匹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从现今世界发展趋势来看,经济是体现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指标。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指标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双年展作为现当代艺术品的一次集中展现,既体现了当代前卫的文化,同时也通过本次展览主题“生态与家园”表达了当代艺术家对于各自所在的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眼球的另一部作品《台风——亚洲》的作者徐小鼎,对此次双年展如何吸引自己,他表达了看法。他认为,此次的展览主题十分契合他对于地球生态问题的艺术思考。通过此次双年展的主题,他发挥出了自己对于环境问题以及唤起社会大众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希望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可以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守卫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人文生态危机更令人焦虑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也与我们紧密相连。北京双年展提出的“生态与家园”主题既是对环保意识的呼唤,也为艺术与环保提供了一次合作的机会,那么艺术家在环保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将担负起何种社会责任呢?
罗斯表示,艺术之于环保就如同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以及展示引发社会与观众的深度思考,就如同好的文学作品会净化人的思想一样。同理,好的艺术作品也会洗涤人的心灵,将会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对环保的关心中。同时,艺术家也是作品与观众间的纽带,因此相对文学作品来讲,艺术家肩上的担子更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要更大。并且,与显性的自然生态危机更值得焦虑的是隐性的人文生态危机,即人文精神的缺失、道德自我约束机制的松弛、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私利益出发,过度开发和掠夺自然资源,虐杀和灭绝其他物种,必然要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加剧恶化生态环境,最终难免遭到自然的惩罚。以艺术的形式呼吁和唤醒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道德自律,建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是当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
陈辉则认为,他的作品以纯水墨语言表现中国传统民居古色古香的内景,以书斋象征“心斋”,寄寓着一位现代画家对古代文人理想的精神家园的向往。他笑谈作品本身表现的就是古代人的“低碳”生活。同时作为一名教师,社会责任感始终在其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在国家面对重大灾难的时刻,艺术家也会与其他社会群体一样冲在最前面,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所付出的心血是一样的。目前中国画艺术在国际上开始被广泛认知与承认,就是因为有一群艺术家在不断地努力。
徐小鼎介绍,其作品《台风——亚洲》是一个装置艺术品,台风是灾难的象征,但在灾难到来的时刻,也是人们互相团结起来抵御灾难的机会。他的作品表现的就是在这种灾难面前人们携手合作的精神。环保与艺术的关系他看来是相互作用的,艺术家们通过观察挖掘细节,最好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艺术家的表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不仅仅局限于国画、油画等常见形式,装置、影像也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总体来说,艺术家是通过对作品倾注创作理念来达到与观众的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