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西方理论家,必须先把他在西方艺术的这张大地图上的位置确定出来。 这样,我们不会简单地只根据他的文章好,就觉得他重要。我们得知道他什么时候重要,对那些对象重要。简而言之,施坦伯格在艺术史的图像学研究中位置非常重要,他的敏锐,勇敢,犀利,诚实都构成了一个学者的最好素质,但在当代艺术理论中,他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他极其精湛的图像学分析不能对观念艺术作任何发言。因此让丹托醉心的沃尔霍的盒子,或者博于斯的“社会雕塑”(一系列事件)—那种彻底抛弃常规,画布根本已经消失的艺术,就完全不在施坦伯格的视域之内。
同理,格林伯格也不是不重要,但他只对于抽象绘画重要,出了那个圈子就无法使用。在当代艺术理论的领域中,我们值得注意的依然还是丹托,他是针对格林伯格和施坦伯格的理论无效的那部分而工作的,他的理论就是对没有任何外在形式法则做依据的那部分而发言的。我们当然同样可以设想,也许有一天丹托也会失效,但眼下还没有。这是我所观察到的西方的基本情况。
但无论如何,施坦伯格的这本《另类准则》是值得阅读的,除了理论上的深刻洞见,哪怕就只为了由此了解一种优秀的学术素质,一种真正的学者品质,也极其值得,而这些是眼下中国艺术界急需进口的东西-这个那个理论,倒还没有多少重要。我们因此要由衷感谢沈语冰先生和其他两位合作的译者给中国读者提供了中文译本-这不是一本容易翻译的书。没有译者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总浮在一片喧嚣的语声中,便无法了解到西方学术界的水究竟有多深,我们还需要航行多久可以抵达相同深度的海域。
注释:
[1] 请参见中文版《另类准则》扉页书评,此书由沈语冰等人翻译,2010年12月 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因手边无中译本,故不注页码,以下亦然。
[2] 见中文版《另类准则》中所译的“新版前言”
[3] 引自“苏珊桑塔格《旁观他人之痛苦》”一文,引文出处为艺术国际网站(artintern.net) 87期。
[4] 见中文版《另类准则》扉页书评
[5] Leo Steinberg, Other Criter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64,
[6] 同上
[7] 同上,P65
[8] 同上
[9]可查阅不同的英文网站,如:www.enwilipedia.org, www.theartstory.org, artandpopularculture.com 等,其中都是这样给施坦伯格下定义的。
[10] 见中文版《另类准则》中所译的“新版前言”
[11] Arthur C. Danto: Unnatural Wonders, Farra,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 2005, p 12
[12] Leo Steinberg, Other Criter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 54
[13] 这句话来自沈语冰先生《另类准则》“译后记”,我曾电邮问其出处,他告知:“是在英文网上的一个访谈中所得,但当时匆忙,竟忘了记下出处。后来我想查验一下,但总因为太忙而未得。”我把这句话引在文中,是因为它和施坦伯格的现状的确是吻合的。希望沈语冰先生或者我最终能在英文网上找到这篇访谈。这里向读者特别说明。
(沈语冰先生等翻译的《另类准则》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