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迪芝加哥《晚宴》

大野扬子《剪》

辛迪舍曼
二、自由与艺术
70年代的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从性别研究的角度阐述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同时女性主义艺术也开始兴起。女艺术家在后现代的思潮里面寻找到了立足点和发展的空间,于是出现很多的优秀的女艺术家。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茱迪芝加哥,她做了一个著名的作品叫做《晚宴》,一个巨大的三角形餐桌,餐桌上面摆着与女性有关的各种形态,每把椅子上都镌刻着对这个世界做出贡献的女性的名字。还有大野扬子做的行为《剪》,她端坐在展场,然后邀请观众走上来拿起剪刀剪掉一片她的衣裳,最后她浑身颤抖赤身裸体的坐在那里。还有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她扮演成电影和大众媒体中的典型的女性形象,然后自拍下来,在这些形象里面可以看到这个社会是按照男性的视角和审美来选择女性和制造女性形象的。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许多流派和分支,比如生态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等。中国艺术领域的女性学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理论没有得到很好的介绍,艺术的实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就是中国的女艺术家大多是凭借经验在创作,而对许多的艺术理论没有了解,并且女性批评家群体和评论体系没有很完备的建立起来,所以最后话语权还是掌握在众多男性批评家那里。也事必造成女艺术家是按照男性视角和标准被选择的现状。不是说中国没有优秀的女性主义艺术,是这些真正的有价值的女性主义艺术往往是被遮蔽和被曲解的。

肖鲁《对话》
象肖鲁的作品《对话》,那是一个开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先河的典型的女性主义的艺术作品,但这个作品一开始就被进行了男性话语的掠夺和曲解。成为政治的说辞和反抗工具,而其真正的意义却被掩盖和抛弃,并且当肖鲁为自己的艺术进行辩护时,却遭到众多的非议和拒绝,就是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件优秀的作品是来源于一个女人的个人体验和遭遇,而一定要具有社会学政治学的思考才可以成为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这种对艺术的评价标准的产生本质上还是一种男性思维,而这种男性思维也恰来自于这个社会制度的给予。可能只有在一个集权的国家,并且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表现极为明显的就是——艺术要服务于社会,对 艺术的功利性的倡导和渲染成为这个集权整体得以维系的思维控制机器,每个人都成为这个审美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控制着我们的思维也控制着我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我们发现即使那些反对这个体制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所做的艺术和艺术批评却也正好运用这样的思维习惯和定式。

肖鲁《精子》

肖鲁《婚》

何成瑶《九十九针》
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其实一直是在一种直觉的层面上产生和发展。往往是女艺术家并不了解什么是女性主义,而是直接做成了女性主义作品,比如象肖鲁的作品,她的作品完全是从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出发的,开枪的作品是她的情感的需要,《精子》也是她的真实心理,当她结束一段十多年的爱情之后她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女性生育的最后期限,所以她那时的的想法就是想要一个孩子完成作为女性的完整体验。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的父亲是谁,所以在一次展览上她向男艺术家和批评家征集精子,但没有人愿意捐献。这个作品是一个非常具有女权特征的作品。《婚》,和自己结婚也是没有结果的爱情的产物。她爱一个人,却不能结婚,于是她举行一个人的婚礼来完成两个人的仪式。另外一个优秀的女艺术家何成瑶,她有个作品《九十九针》就是在自己的身上扎99针,直到最后晕厥,这个作品也是来源于她个人的经历。她的母亲未婚就生下她,由于不堪社会舆论和压力而精神失常,每天赤裸着上身奔跑,何成瑶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把母亲捆绑在门板上进行针灸也是她看到过的最令她痛心的场景。那些针扎在母亲的身体上也扎在自己的身体上,何成瑶用那个扎针的行为完成了一次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并为自我情感的失落寻找到一个出口。两代女性的遍体鳞伤的身体重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