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学术行政化引发新争议
                            
日期: 2008/8/5 11:38:50    作者:     来源:     

这样的争论这两年已不鲜见。每当学校中发生类似“争论”,人们都会津津乐道于他们之间的恩怨,渐而忘却了论战之起点。就“张鸣事件”而言,真正该引起大众关注的,不是他与院长的较量,而在于他所提出的“大学行政化”之话题。

 昨天,记者就这一问题电话采访了有关学者。

  大学:行政权威超过学术权威?

  “这又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继陈丹青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

  “中国大学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行政的势力太大。”浙江大学叶航教授说,“在中国大学里,行政权威超过学术权威是很普遍的情况,这尤其体现在职称评定、学术和教学资源配置中。”

  “我认为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改革滞后的区域之一,今天还有多少领域是像大学一样依靠指令性计划行学术之事的?”

  大学“行政化”之弊

  “一所研究机构或者一所大学,由于实施了一套‘坏’的制度,按照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里的精辟论述,假以时日,通过‘逆向淘汰’——剔除那些惟学术为天下公器者,并选拔那些最懂得以学术为牟取私利之手段者,最终可将多数学者淘汰出局,或推至利益格局的边缘。”这是去年9月著名学者汪丁丁在《学术腐败腹心之疾》一文中的论述。

  熊丙奇说出了他的一些忧虑:稍有学术成果的老师,便努力谋求获得院系、部处的一官半职;年轻教师课题申请时以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发表论文以领导为第一作者。这种倾向都让人担忧。

  “行政化”之根源

  稍微回忆一下,“张鸣事件”之前就已经有太多类似的影子: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洪可柱递交的“四大名校”议案……

  熊丙奇说:“大学行政化问题其实已经深入今日大学之骨髓,而这一切均源于体制上的一些问题。更让人忧虑的是,在当前的大学办学体制中,生存在大学中的教师、学生、职工,实际上已经严重体制化,习惯了体制化生存。这是当今大学发展面临的最深刻的危机。”

  他认为,大学之所以如此深入地被体制化,首先在于行政人员能决定教师的资源获取、薪酬待遇及未来前途,那么行政权力当然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

  在社会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学体制化的同时,大学也强化了自身的体制化。“在大学校内,行政会议、行政决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它可以决定学术委员会的人选,可以决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人选。所以大学里所谓的学术委员会等,不过是行政力量管理学术的载体而已。”

  “在这样强大的行政力量之下,自然很少有教授敢与学校领导进行学术争论,多半只有唯唯诺诺的分。”熊丙奇认为。

  改革的力量在哪里?

  “中国高等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体制上的一些困境。”熊丙奇说,“我们寄希望于高校能摆脱强烈的体制化惯性和倾向,能重新建立校内管理制度;我们更寄希望于教师和学生,能坚守为师、为学、做人的底线,这才是眼下唯一能被期待的改变现状的力量。”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