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新媒体合成目眩中国
                            
日期: 2008/7/9 11:05:09    作者:lo     来源: 《周末画报》    

今年北京奥运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610日至7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作为该展览的策展人,张尕先生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自然能够呼风唤雨,叫一众国际级人马给中国展示什么是最“时髦”的当代艺术。

沉溺科技逸乐与失控中

荷兰艺术家Marnix de Nijs坐在他的《北京加速器》上给我们示范如何在北京回环影像与360度的自转中寻找平衡,观众领教完加速滋味后都说头晕哦;法国Jean-Michel Bruyere成排的无人病床《铁床之路》在缓缓起伏呼吸着,像要唤醒我们的潜意识底神经;瑞士组合Etoy告诉我们,最虚拟的未来就是死亡,所以他们找来迷幻专家Timothy Leary的骨灰做首位“飞行员”——《不朽的使命——石棺》的研究对象;徐冰从过去令人费解的《天书》,发展出另一套从互联网常用的图像作icons,《地书》变得更平易近人;委内瑞拉Mariana Rondon的《随风飘来的你2》中那个透明水泡内潜动的男女胚胎,叫我想起《异形4:浴火重生》的人造Cyborg;缪晓春将你米开朗琪罗的教堂壁画变成立体三维动画《虚拟的最终审判》,量度艺术本源与数码自身的距离……

新媒体艺术叫人目眩。我们沉溺于科技提供的逸乐,也沉溺于它制造的沮丧中。开幕前一天,德国组合f18Robotic的《生动的厨房——快乐的21世纪末》,那些本来会自动开关的橱柜抽屉、会自己搞拌咖啡的匙、会走来走去的花盆……都突然失灵,f18很苦恼的把计算机硬件给摊开来,努力与科技斗争。

这就是人类与科技的美好关系?看谁在操控谁?当21世纪一切都在掌控之内时,我们可会期望出意料之外的突然f18却又很乐意亲手拆解难题,拆开一件件他们创造出来的“小怪物”因为从中可会有新的发现,他们说,科学新发明很多时候就是来自实验错误。

新媒体科技有机化

如果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媒体节——奥地利的Ars Electronice Linz算起,新媒体只有25年的历史。当时的艺术总监Christine Schoept在中国美术馆的圆桌会议上说:“当时艺术家用的媒体,全都是收音机和电视机,而这两种手政客欢迎的渠道,也比较容易找到赞助。1987年第一次住办公开比赛,新媒体才真正的引起世界的注视。”

过去十多年,New Media,“新媒体”这个词,的确很chic。世界各地的艺术馆和学院,都赶着开设一个“新媒体”部门和研究学科,但究竟“新媒体”是什么?如果媒体是指科技,新媒体是最新的特别是数码科技,那么在科技不断切换更新的急速发展的进程中,“新媒体”也不断被界定。最著名的媒体策展人,来自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Barbara London称它为“不稳定媒体”。以前着重科技的硬件,现在是科技的互动。但对艺术人士来说,媒体只是一个表达概念的渠道。徐冰说:“新媒体有什么大不了?新的旧的,只要找到最合适的内容就是好的。”

F18说:“很高兴看见《合成时代》是一个比较有幽默感的展览。”的确如此,相对于早期只有一个冰冷电视屏幕框架的作品,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的第二代。第一代看与被看的关系,观众与“景观”之间,仍然有个距离。现在,观众参与其中,融为作品一部分,强调互动的第二代也比较有人性和幽默感,艺术家应该把科技变得更加“有机”。或者,下一阶段,就是使这些会动的小东西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譬如走经厨房,像小宠物般陪伴我们度过更甜美的21世纪生活。F18工作室也正在与其他机构研发一些可让残障人士使用的对象。

在展场内最有趣的作品,就是Sissel Tolaas的“汗味”作品《畏惧9》——他收集了男人因惧怕而排出的汗液,将不同的身体气味变成墙上的油漆,一旦这道墙被观众碰触,就会发出浓烈的人体气味。这位在柏林创办其为实验室的挪威艺术家,是全世界少数的气味研发者,一直与MIT和纽约IFF(国际香料公司)合作,而IFF的客户包括PradaCalvin KleinRalph Lauren。去年她与Maison MargielaRaf SimonsHedi Slimane在卢森堡合作参与一个名为“Disfashional”的展览;他曾经为H&MLkeaVolvo制造了属于“瑞典”的气味;Adidas希望与她合作有关汗的计划,但她从不为品牌生产过任何一瓶“香水”。她的工作室,收集了七千多种难耐透顶的气味。

荷兰V2多媒体协会主任Alex Adriaansens说,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其实早已进入了普罗大众的生活里,只不过,这种合作不是经过艺术馆进行。他说:“艺术馆曾经被视为 ‘实验室’,但今日在欧洲,艺术家都要出走艺术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的实践。因此大家都在重新定义艺术馆所扮演的新角色,寻找它的”社会和文化方案。艺术馆的未来可能就在中国。”

中国未来的西方过去

是的,这是为什么十多位世界级媒体策展人和学者专家,聚在7楼的学术报告厅,讨论着“未来的现在或是现在的未来”。Barbara London说,“今日,其实已经是过去”。在西方,大家都在努力整理新媒体的档案库。因为科技很快就会过去,过去的作品可能没法开动,譬如现在已找不到Hi—8Beta摄录和剪接器材。Christine Schoepf说:“过去十多年,我们也不断在讨论着新媒体的未来,但超过70%是没有实现的。未来,是个很抽象的议题。”

或者,将“过去、现在、未来”,放在另一个地域政治的文本中看,可能会找到另一个较实在的角度。

如果那讽刺的名句说:中国用40年来发展西方的400年,那么,当下的中国,某种程度上,不就是西方的过去?不过,是一个因不断将加速而扭曲了的后现代新版——过去、现在,以致可预期的未来,都压缩重垒在一起。因此这样的新媒体时代,也造成了“合成中国”。Alex Adriaansens不太认同我的说法。但我告诉他,正在中国美术馆3楼展出的Gerhard Richter回顾展,不就是西方的过去吗?他便笑说:“是的”。

当欧洲的艺术馆都开始沦为“老古董”时,第一个最大型的国际新媒体展才来到北京。在未来几年,中国还会陆续出现无数的新艺术馆博物馆。因此,大家都带着好奇的眼光涌了过来,希望借中国经验作为西方的参照。

奥运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很大的冲击,由城市外观到文化交错。但更贴近人的,就是北京市民在这个高科技构筑的游乐场“合成时代”里,乐在其中。虽然,游玩后感到一点头晕。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