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程美信的“文革”语式及其它
                            
日期: 2008/7/22 8:58:17    作者:杨  卫     来源: 美术同盟    

几天前,我写了《朱其的失误》一文,就朱其揭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内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明理人都看得出来,我写此文并没有要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辩护的意思,只是因为朱其在揭幕的时候,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仅凭了一种猜想,使我觉得批评文章不应该如此臆断,而应该有理有据。尤其是涉及到艺术市场的问题,本来不是学术问题,所以,揭示“内幕”不是目的,如何通过这种揭示对市场形成正确的引导,才是学术的方向。我是在这个意义上看到了朱其批评工作中的一些纰漏,才由此写就了《朱其的失误》一文。没想到的是,我的这篇短文登出后,第一时间得到了程美信的反馈,更没想到的是程美信的反馈文章会带有那么浓烈的阶级斗争色彩。正如他将我的原文逐段分开,以按语标记红字体的方式一一加以反驳一样。这种不顾我文章内容,上纲上线到人生指责的批判方式,使我联想到了“文革”时期的那种批斗语式,很有点“凡是敌人坚持的,我们都要反对”的意思。

我跟程美信素昧平生,没有过任何交往,不知道他是从哪个意义上认为我是他的“敌人”,要如此这般予以剿杀。是因为我写文章批评了朱其,还是因为我是“小混混”之类的缘故?不错,在程美信这样“正派人士”的眼里,我的确是个不怎么着调的“混混”。早在十多年前,我在圆明园被驱赶时,警察就曾拍过桌子,说我们是“混混”,是“盲流”。对此,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觉得有什么丢人之处。相反,多年的“混混”生涯倒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最深刻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从艺术创作转入艺术批评,人文的基础就在于此。其实,说到批评的大碍,有时并不在于批评的对象,而在于批评的主体,在于批评主体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这就像程美信在批评别人时总摆出一幅正义的立场,以某种天然的道德优势去呵斥他人一样。我真不知道程美信的这种道德优势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过去驱赶我们的警察那里来的吗?为什么“尾随”、 “小混混”、“小老头”、“卑劣”等等一些不雅的词汇都是跟别人有关,而自己却永远高挂在光明磊落的亮处?

程美信在驳斥我的按语中,说我指出朱其的失误,暗含了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照他的理解,就是为了“讨好美术圈子的一些人”。那些被程美信看成我要讨好的一些人,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大概是程美信说我靠采访起家访谈过的那些人吧。经程美信这一提醒,我还真的回忆了一下我曾经访谈过的对象,迄今为止,我做过访谈的艺术家有如下五人:方力钧、岳敏君、祁志龙、李路明和伊灵。不错,这些人现在大多已经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不过,程美信却忘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与这些人共同成长的背景,尤其是在圆明园时期共同奋斗的那段辛酸经历。我之所以与这些人做访谈,既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的驱动,更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仅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与他们一起走过的那段历程,证明中国当代艺术是从何种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为什么程美信只能看到这些人的成功,而看不到曾经付出的艰辛呢?难道我整理一点过去的历史来引镜自照就不对了,非得像程美信那样谁有钱了就去革谁的命,谁有名了就去剥谁的皮才够正确?才算人文?这让我不得不怀疑程美信从事艺术批评的动机,就像他骂吴冠中,批水天中,责王南溟,继而又挑剔起我一样。如此这般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言不逊,如果仅仅只是图嘴皮子痛快,为了出点风头倒也罢了,顶多是多生产出了一些语言垃圾而已。但如果是有目的的来区分阶级,制造仇恨,那就有可能殃及池鱼,破坏生态了。

是的,批评本来是一个人的权力。在一个具有民主气氛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力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所以,程美信对我的批评原本属于正常现象,就像我也批评朱其一样,这都不是问题。问题还是出在批评的目的与方法上,就像程美信的批评中总是夹带有一些不干净的字眼,且往往忽略批评的事实而直取人生的攻击一样。这样的批评方式非但不能使自己扬名立万,相反还会作贱自己,遭来更多人对自己的不屑与不敬。对于我而言,指出朱其的失误,并不是要跟朱其划清什么界限,倒是程美信的批评方式让我感觉到了与程美信划清界限的必要性。因为他的“文革”语式中所包含的那种道德优势,早已经使他丧失了一颗理解事物的平常之心。

2008、7.18于通州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