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让艺术摆脱物质
                            
日期: 2009/2/24 9:43:14    作者:吕宁     来源: 北青网    
去年冬天,纽约资深艺评人杰瑞·沙尔兹(Jerry Saltz)走进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画廊展厅,顿时发现自己被一小群演员包围了起来。“欢迎来到这个场景!”他们唱着咏叹调欢迎沙尔兹。不过这种“欢迎”方式太过古怪和突兀,连见惯了各种天马行空的行为艺术的沙尔兹也被吓到了。“当时我脑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赶快逃跑。”他事后回忆道。

  不过好奇还是胜过了惊恐,沙尔兹并没有马上转身离开,反而不知不觉融入了“这个场景”之中。当初唱咏叹调迎接他的那六位演员,这时正围绕一幅名画展开讨论,有人引用名人名言,有人则发表了自己对名画的见解。其间,有个演员突然转向沙尔兹,问他对这幅画怎么看。沙尔兹不知所措,随口答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结果立刻被演员赶了出来。

  “这是我一整年中看过的最好、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展览。”沙尔兹说。目前,由这六位演员组成的“这个场景”,正在巴黎继续给法国人带来震撼。

  这件由柏林艺术家蒂诺·赛格尔(Tino Sehgal)创作的“艺术品”其实并不容易定义。它既不同于静态的架上艺术或是装置艺术,也有别于所谓的“行为艺术”。它不只是一场一次性的表演,也不仅仅是通过设计好的动作,被动地让观众来理解。而是一周5天,每天8小时,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场景”,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主动将观者融入进来,通过一种奇异的互动体验,向他们传达艺术家的主旨。

  虽然赛格尔精心设计了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台词,但它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根据观众的不同反应,随时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正是这种艺术的独特之处。

  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完全称得上是稍纵即逝:它既不允许摄影和录像,也不制作任何文字介绍、图录、传单等等的宣传资料。即使是在出售这些作品时,赛格尔也拒绝一切书面合同、会议记录或是发票,而是完全通过口头协议完成。但即便如此,这种“场景”艺术还是得以顺利地流通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画廊和私人宴会中,而赛格尔的名字也随之悄然风行于艺术圈,其魅力之大可见一斑。

  “购买这种艺术就像购买一个雕塑或者一幅摄影作品一样简单,”赛格尔的代理商玛丽安·古德曼(Marian Goodman)说,“但你买到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作品,而是这个‘场景’的一个版本。”所谓的“版本”,也就是“场景”的表演权,换句话说,赛格尔口头卖给收藏者一个“场景剧本”,而收藏者需要自己寻找演员表演。如今这样一个表演权的市场价格,已经高达2.5万至7万欧元。

  而为了配合那个“不产生任何衍生品”的要求,每一次作品的交易,都得大费周折。去年7月,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买下了赛格尔的一件“场景”作品《吻》(Kiss)。为了达成“口头协议”,现代美术馆共召集了包括律师、公证人以及国家注册部门相关人员在内的12人聚集一堂,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议。

  “最头疼的是,你必须全靠脑子记住所有细节”现代美术馆馆长克劳斯·培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说,“幸好不是我一个人在场,否则我恐怕很快就会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

  按照同样的方式,泰特美术馆也在2005年以3.99万欧元买下了赛格尔另一件作品《这就是宣传》(This is propaganda)。而加拿大的安大略美术馆和法国的国家当代艺术基金,则分别买下了《吻》的另两个“版本”,这件作品的表演权就此宣告“售空”。

  不仅仅是美术馆,私人收藏家也乐于收藏这种“场景”艺术,而且他们往往是亲自上阵表演。比如有一件名为《那些思考》(Those thoughts)的作品,就是在一对收藏家夫妇的配合下完成的。

“无论是金融上的生产,还是艺术上的生产,都可以变得不那么依附于物质。”赛格尔说。这正是他创作“场景”艺术的初衷。这些作品,让艺术摆脱了物质基础的束缚,用一种最纯粹的方式传达思想,激发思索。

  “它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瞬间的艺术能与一幅画或一座雕塑一样,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强烈并且持久的印象,这样一来,记忆本身便成为了一种产品。”泰特美术馆的当代艺术部主管凯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说。不过这种“产品”能否如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转变成为一种货币替代品,则要等到它进入拍卖行以后才见分晓。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