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反省与构想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
                            
日期: 2009/3/16 9:26:07    作者:张晓凌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19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总是在西方主流文化的偏见、误判和挤压中成长起来的。当年的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墨西哥壁画,甚至日本、印度的文学都经过了这样的历程。在这样的历史煎熬中,有两种弥足珍贵的品质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

文化经验:一是确立以国家、民族文化主体地位为核心的战略目标;二是探寻到达这一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对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这个工程而言,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行动的前提。这个目标的含义是多重的,概括地讲,包括在国际文化格局中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地位,在国际重大展览活动中推出表达中国主体价值的作品,打造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言人,让中国当代艺术的传播与消费日益常态化,并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主导性的份额,以此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由于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传播领域中被放大后,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判断,所以被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称为“软权力”。软权力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诉求,它以其价值观的感召力、同化力而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在所有当代文化发达的国家内,着力打造能表现国家、民族主体价值观的作品,成为全球文化战略的主要目标。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首要目标是打造表达、呈现中国主体性价值观的作品,依靠国家力量将其推向国际艺术网络和权力系统,以此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从根本上讲,这是在国际艺术格局中确立中国当代艺术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

  衡量中国当代艺术是否真正走出去了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看在世界艺术格局中有没有代言人。对一个国家的艺术而言,艺术代言人是赢得世界性地位的基本标志,纵观近现代文化史,没有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代言人而进入世界艺术主流的。

  在推出当代艺术代言人方面,美国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二战前,美国在欧洲面前一直是文化的二流国家。战后美国的文化借经济的强势,开始颠覆欧洲的主体地位,其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就是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推出自己的代言人。在艺术方面,热衷于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的劳申伯格等人当时不过是在地下车库中捣腾工业废品的青年,但美国政府和经纪人敏锐地感觉到这种艺术能代表美国发达的工业文明,因而不遗余力地将其推到一向以欧洲艺术家为中心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并获得大奖。这个战略非常成功,劳申伯格成了世界级的文化英雄,波普艺术风行于全世界,连心高气傲的欧洲人也臣服于此。

  另外,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份额也是一个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因为这个份额往往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文化尊严以及影响力相关联。目前的形势之所以不容乐观,是因为国际艺术市场份额所带来的意识形态诉求和国家、民族的主体文化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

策略一:掌握国际展览体制的主动权

  从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以国家的身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性大展,但主动性姿态并未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反而和西方策展人的价值观有趋同态势。究其原因,一是国内文化机构缺乏国际文化战略意识,对国际大展的“政治化”趋势缺乏清醒认识;二是所选择的策展人基本上是以西方主流文化观点来组织展览。如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策展人以女性为主题的展览就是如此,加之参展艺术家水平不高,可以说根本不具备国家展的资格。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在举办国际展览上,还存在着多头出口的弊端。

  改变这种无序、被动状况,可以从基础建设和策展两项工作入手。

  首先,以国家投入的方式,在“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中建立永久国家馆。其次,完善国际大展的策展人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牵头,以各类专家组成的“智库”为核心,建立国际大展策展人的遴选制度,改变随意性选择策展人机制的弊端;二,在遴选制度中,方案竞标制是中心,策展人以文化战略意识和学术判断为基础的各类方案,是国际大展能否成功的关键;三,国际大展的策展人应由本土批评家、策展人担任。在国际大型展览中,没有一个国家是使用海外策展人的。

策略二:成立国家艺术发展的“智库”

  整体上讲,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进程的被动、混乱局面皆源于缺少必要的谋略,这种谋略包括多种层面,如价值判断、操作策略、宣传手段、法律制度以及必要的外交技巧等。其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缺乏一个具有文化战略意识,根据国际文化形势发展及时提供文化决策及方案的“智库”。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智库”集体决策的做法相当普遍。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发展,迫切需要“智库”的谋略。整合各文化机构和学术系统的资源,从而形成“智库”性决策,为当务之急。其主要任务是确立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文化战略目标;走出去的策略和操作途径;对走出去的项目进行市场分析;具体选择代表中国主体性文化价值观的艺术家及作品;确认国际大展的主题和评审标准等等。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