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的失语
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同时具有正确性和致命的缺陷,正确性是从历史,社会语境,个人经验和个人遭遇出发来评论艺术状况;致命的缺陷是,放弃了对艺术的纯粹性的要求,放弃了对批评自身的抽象论证和理论批判的要求。
对艺术的纯粹性、对批评的抽象论证和理论批判的要求,就是对艺术和批评的超越性,创造性、解放性和想象性的要求。
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用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术语的进行艺术批评,狭隘的局限于内容、意义和隐喻的阐释,局限于解码艺术作品的内容、意义、意象和场景,没有触及艺术的历史,也没有批评自身的概念和方法,以及抽象论证和理论批判,这是自然主义和感性主义的批评,迎合大众意识形态和趣味,导致艺术和批评随意,轻而易举,无标准,神秘,不可知,最终导致批评的虚无和失语。
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还表现在,对艺术状况进行新闻报道式的被动的介绍和列举,被艺术的混乱状况所决定,在艺术潮流和时尚面前无所作为。
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由于没有概念武器,没有抽象论证和理论批判,因此不能进行理论冒险、理论质疑、理论干预和理论预见的实验。这种批评在理论批判上无疑是失语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政治化、生活化、情感化了的文艺感想或文艺随笔,与政治化、生活化、情感化,市场化、媚俗化的艺术如出一辙。
批评要有抽象论证
批评的抽象论证,是批评的意义和责任的延伸和扩张,从对艺术状况的报道和解读,延伸和扩张到抽象概念领域,是批评的纯概念的冒险,为的是扩展批评的意义。
抽象论证,使批评进入批评概念的历史中,进入令人着迷的抽象概念的想象的王国。
抽象论证使批评成为的理性主义的批评,成为哲学化,美学化,诗意化的批评抽象论证,是批评投放到艺术状况中的探测器,是探究、理解、质疑和反省的武器。
抽象论证,讲述的是艺术经验的幻想与理论幻想的结合的故事,理论幻想补充了艺术状况中细小,具体,局部和经验的幻想。
抽象论证,是批评的防护服、武器或盔甲,如果批评没有它们,裸身进入艺术状况的混乱的疫区,就会被混乱的病毒感染、同化甚至被消灭。批评的失语就是这样产生的。
抽象论证,使批评不再迷信感性直觉和直接凝视,决不为艺术作品最初的感性直觉的刺激所决定,不再迷信艺术的现实状况,不再迷信时代和艺术潮流,不再简单的做艺术状况的辩护者或反对者,而是对艺术状况进行冒险式的理论质疑、理论分析和格斗。
抽象论证,是批评登高的阶梯,批评拾级而上,以扩展批评的意义,以及发现和预见新的意义症候。
抽象论证,是批评的生存语境。经过抽象论证的批评,才是深思熟虑、顺理成章和真实可信的批评。
批评没有抽象论证,就是不真实、不重要和不可操作的,就是陈腐,煽情作态、肤浅和媚俗的。
抽象论证的批评讲究仪式,限制性程度高,尽管理性,晦涩,怪诞和离奇,却有清晰的概念和理论论证的通道,比社会学的批评,思想意识形态的批评更直观,更健康。 批评不由艺术状况决定批评不是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艺术经验实践信息、经验状况的解释和报道,而应该由抽象论证作为想象力,来自由的想象和说话。
批评的理性主义,以抽象论证为主要论证工具,比符合所谓客观艺术状况更真实,因为所谓客观艺术状况,是由于旧批评理论将艺术现状神圣化而造成的。
理论性的批评不是实证性的,知识性的,工具性的,即不是批评和艺术状况预先符合。
批评不能在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以外,经验的,实证的进行,这就是它的半先验论性质。
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应是任何艺术批评共同的起码条件,是任何艺术批评运用直觉、个性判断和激情的手脚架。
批评在研究艺术的经验状况之前,就应该有理论取向,关注理论领域出现的问题。批评不应该是中性的纯客观的价值立场。
批评面对艺术状况的感性刺激,并未被慑服,而是以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去迎战,去测试和结构看来是脱缰的,个体的,直觉的,经验的,无序混乱的艺术现象,从中发现,整理和建构出艺术的新经验,新的症候,新的意义。
批评除了描述和回答‘艺术现实是什么’,还要描述和假设:最佳的艺术是什么,或艺术将是什么,发展什么样的艺术,才能避免走人艺术煽情和媚俗的死胡同。批评是给艺术的经验状况注入理想性。
批评反对煽情
批评不以批评家个人的主观理想为基础,而是以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为基础,唯有依靠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质疑和假设才是顺理成章,才不会被误解,批评才能表达具体、特殊的艺术的新理想。
批评依赖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以及复杂、冷漠的程序,具有若无其事的正常状态,不需要回到神秘内心,不需要煽情。
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反对个性,恰恰相反,批评追求个性,批评是普遍规则与个体激情融合,但这种个性的激情,是冷冰冰的哲学的直觉和激情,因此,批评也是严肃性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享乐。
批评中的解放的概念和抽象模式,可以是从正统的强制模式中挣脱出来,非常特殊的自我经验方式。
批评中的任何严肃的问题,都不是意识问题,都应以具有个性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的方式体现,存在于具有个性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的可能的形式中。
批评反对明确的观念
批评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不可能表现为明确的形式、规则和观念,而是表现为复杂性,伪装性和隐藏性的,它超越了机械的推理,超越最复杂的逻辑系统,依靠的是哲学化的直觉和激情,形成充满哲学化直觉和激情的过度的推论,和耗时的推论。
批评在艺术状况与理论抽象论证,现实与想象之间,由此变成了半抽象的,令人遐想的模糊的论证。
批评的过度的推论和耗时的推论,使批评成为哲学性质的,不可能表现明确的观念,只能暗指某种非内容,非表现,非形式,非规则和非观念的意义症候。
哲学化的过度的推论,使批评中止了直接表达观念的可能,一切都没有答案,是一个朦胧世界,只产生意义的症候,这是最严肃的批评。
理论批判的艺术批评,是更抽象,更模糊,更玄妙、更幻想的艺术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