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当代艺术比电视更需要“收视率”?
                            
日期: 2009/8/17 9:37:36    作者:陈晓峰     来源: 艺周刊    

·当代艺术对公共话题人物的题材利用正在强化,成为明确的事实,是否意味着艺术边界进一步被放宽了,换句话说,是不是今年选秀节目快乐女生出现的“曾轶可现象”也可以做成艺术作品,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大家都把热点问题当作艺术品来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流行?

·有人总结出来一条炮制“当代艺术”的通用潜规则:策划好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预留出媒体的红包费,请一些媒体和写手来炒作,当代艺术就可出炉了。甚至有人极端的认为,当代艺术是新闻化产品的一种,可能从某个角度上道出了“真谛”。

  多少职业艺术家梦寐以求能够在双年展这样最具学术号召力之一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但是这样很可能决定艺术家命运的资格却让策展人似乎“轻易”地给了一个非艺术家身份的“范跑跑”,虽然不至于轩然大波,但是至少改善了公众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将“范跑跑”纳入到当代艺术现场,引发中国的当代艺术范畴以及核心价值等问题的讨论,看来来得正是时候。网络论坛上有人愤慨的留言质疑,“这是798在炒作,还是中国当代艺术到了崩溃的边缘,真的人人都是艺术家?”……

  先回放一下,“范跑跑”在7月28 日成都双年展上亮相的处女作品——《谈谈教育》,表现形式是行为艺术,表现的内容是,在现场他搬个板凳唾沫横飞的开讲被认为是废话性质的“范式箴言”,随后“范跑跑”还在8月份朱其担任总策划的北京798双年展这个更具焦点的舞台上表现他的行为作品……

  这个看似在艺术界见怪也不怪的时刻,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却有着某种信号性的意味,双年展的舞台见证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公众人物成为艺术家角色的全部过程,以及带来的话题与讨论。此事件还可以进一步解读为:可能标志着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再次接轨上基于目前中国社会土壤产生巨变的新现实?

  当代艺术看上去正在抹去社会既定角色的边界。比如往常出现在社会新闻的著名的范跑跑,现在在策划人的包装下一脚踏入了艺术界,它的最新身份是艺术家。798双年展请出范跑跑,自然成为艺术界聚焦的话题。

  也难怪经常关顾各类艺术展览的王先生发出感慨,为了制造话题,讨好公众,当代艺术比电视还需要“收视率”。

  “范跑跑”事件至少提示我们这样几条信息与对应的问题:一是当代艺术对公共话题人物的题材利用正在强化,成为明确的事实,是否意味着艺术边界进一步被放宽了。换句话说,是不是今年选秀节目快乐女生出现的“曾轶可现象”也可以做成艺术作品,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大家都把热点问题当作艺术品来做,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流行?二是符合策划人的利益,但是不是艺术表现现实的恰当表达,能否引发关于艺术本体的讨论?三是成为艺术家的简单条件,通过双年展这个号称最具有学术价值平台的展示空间得到社会化的证明,是不是可以启迪更多人成为艺术家?四是艺术作品中的“范跑跑”,就此成为艺术家,还只是一时的推波助澜,是因为需要一时成为艺术家,还是就此投身艺术?等等。

  在新的条件下,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并具备重新去关注与讨论的价值。

  “范跑跑”符合当代艺术作品判断标准?

  范跑跑在接受大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非要让我拿件作品出来,我就想到用这种方式,也算是我8月在北京展览的一次预演吧。”

  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情境:是你学术主持要让我做作品,我范跑跑不知道自己还能成为艺术家。也许是碍于人情问题,也许是范跑跑不相信非得是艺术家才有能力完成作品,于是他选择参与双年展自己创作一个艺术品。于是他从最初的犹豫,到最后一再表示有信心完成好自己的参展作品。他还表示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会从自己最擅长的题材下手,采取行为艺术的方式展现对教育的反思和批判”。至此,我们不再有理由怀疑可爱的“范跑跑”同志当艺术家的资格。

  一件符合策展人或批评家趣味的当代艺术作品大致上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作品最好具有不可控制性,范跑跑连地震时学生都不管先开跑,这样的人在现场当然符合这个艺术的不稳定性参数;二,颠覆性,这点是“范跑跑”强项,通过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博文主动暴光自己在地震时的逃跑行为,这种行为足够震撼;三,互动性,通过博客方式成名的“范跑跑”人们首先记住他的是公众人物的身份,紧接着想起的才是他现在的艺术家身份,而且他用了行为艺术的形式,更是少不了互动性;四,轻松的和好玩的,成为“范跑跑”都没有被人打倒,那么做一个艺术家岂不是小菜一碟吗,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成为艺术家没有来自艺术圈内部的所谓压力,或者只不过是还人家人情;五,“范跑跑”现象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符合策展人的策划理念,“杜绝各种流行形式的观念艺术和符号化的作品”。从这五点条件上看,“范跑跑”非常符合策展人的要求,他没有理由不受到邀请。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