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以“记忆”抵抗“遗忘”
                            
日期: 2009/9/1 15:06:43    作者:李公明     来源: 新周刊    
英国历史学家伊恩·科索说:“通往奥斯维辛的道路,为之开道的是仇恨,为之铺路的是冷漠”。当我们回首人类政治史上的屠杀、镇压、专制等往事时,似乎对于当时人们的被动接受甚至互相揭发、争相向统治者献媚的行为感到困惑:难道这些人真的看不出那些倒霉者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吗?自私和冷漠就是这种蠢行的心理动因。

  当历史书写大屠杀、大镇压等专制暴行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唤醒人们的记忆,因此,当代历史学与人性和政治伦理的重要联系就是对人类苦难和愚昧的记忆。当代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评论集)论述了人类在各种政治压迫中的尴尬与痛苦、在勇敢与懦弱之间的实存状况,无一不唤起我们的熟知感和反思。他说:“我们应该关注那些从一开始就了解纳粹主义恐怖性质的人。他们在极权统治成为一个众所皆知的事实之前就深知其残暴的性质。”那么,谁曾是我们熟知的这样的人呢?过去的胡适、储安平等便是,现在知道的人更多,但是也有更多的遗忘与冷漠。

西方名画解救历史


  爱德华·萨义德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作为政治判断的基础,而以文化作为“记忆”抵抗“遗忘”的武器。他对历史记忆的坚执达到了这种地步:关于巴勒斯坦人的“丧失与剥夺的历史”,他说:“这是一段必须解救出来的历史——一分钟一分钟、一个字一个字、一英寸一英寸地解救”。

  艺术同样可以作为以“记忆”抵抗“遗忘”的方式,同样应该面对那些“必须解救出来的历史”。

  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传世名作《1808年五月三日》更能说明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对于以记忆抵抗遗忘的重大历史贡献。1808年五月,拿破仑称帝以后进军马德里。戈雅目睹了西班牙人民的坚强勇敢——他们在大街小巷与敌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肉搏。戈雅更震惊于拿破仑军队的凶狠与残酷——每天夜里都有几百个平民被拉去枪杀。这时戈雅已年逾六十,他曾在学生的陪同下,到街上的死尸堆中辨认熟人,可以想见他痛苦的心情。六年以后,戈雅创作了《五月二日马德里巷战》和《1808年五月三日》,他说:“我要用自己的画笔,使反抗欧洲暴君的这次伟大而英勇的光荣起义,永垂不朽。”

  西方美术史上的历史画名作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思想的敏锐性和诚实性研究我们的历史题材与现实重大题材,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需要有面向未来的历史眼光与勇气。

有勇气、有技巧、有判断的表现历史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人所共知的作品《开国大典》中的历史人物被反复抹掉的遭遇,极为有力地说明历史画创作的根本性问题在历史工具论思想的宰制下是无法解决的。属于这类仍然有待解决的根本性原则问题是:一、对历史真实性的认识和态度;二、艺术家自己对历史的价值判断与独特思考;三、艺术表现形式与历史价值判断的自由联系。我认为,历史画的艺术价值首先应该建立在历史性价值之上,否则,如果是从根本上篡改历史、扭曲历史或遮蔽历史,即使技巧再高也是失败的作品。但是,在特定年代留下来的大量历史画,如今看来也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体现在它印证了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历史叙事的特定诉求。

  从事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必然要求艺术家有勇气面对历史真相:一方面,艺术家应当勇于吸纳史学家对历史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艺术家应该本着艺术的良知、知识分子的良知,面对历史的真相,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很显然,时至今日,我们国家应当以法治的制度保障艺术家们自由探索与传播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当以建设精神文明的真诚心态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对历史真相的探索。人民有理由期待着忠于历史、彰显正义、揭露邪恶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画作品出现。

  从历史题材和重大题材所包含的无比丰富的内容来说,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应该借助于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文学、艺术史学、文化人类学、艺术表现等不同学科与领域的各个角度来探讨其间的种种复杂关系。在今后的历史题材和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中,这种联系会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时代的进步一定会促使艺术创作迈上新的台阶。

公众的历史频道

  以上思考是我确立“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的主题与作品取舍标准的基础。“公众历史频道”的涵义是指历史题材创作的多元化、自由思考和民间立场,是为了强调尊重公众(艺术家是公众的一部份)对历史的认知和表述的充分权利和创作激情,强调对这些思考和创作的自由传播的重视。参展作品中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观念、手法、风格等的呈现充满了异质性,这甚至关于“历史题材”这个概念在这里也被重新书写。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与当代艺术景观中常见的对历史图像、符号的挪用有着根本区别的是,本展览倡言历史题材创作的本体属性:对历史题材的选择、价值判断、表现形式的创造、作品表达的完整性等等。这不是简单的对曾经熟习的创作方法的回归,而是在新的、自由的立场上对当代艺术中的历史题材创作的探索。

  现在呈献给观众的这个有关历史题材的创作展览,无疑只是一个并不成熟的成果,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尽了他们的努力去探索和创造;我还相信,观众中间一定会有人能够领悟到其中一些作品的画内之意与画外之情,并因此而对它们的创作者心怀感谢。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