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历史不可能只有人性而无政治——评鲁明军的鸵鸟主义历史政治观
                            
日期: 2009/11/10 10:26:10    作者:程美信     来源:     

近年来,保守派与新左派占据了中国思想学术界的绝对分贝,导致身入其中的年轻学者普遍倾向于思想保守,成了热中“去政治化”的新犬儒主义者。可以说,鲁明军及其《政治的历史抑或人性的历史》一文在学术圈内很有代表性,反而像余杰、韩寒这样具有独立思想的年轻人只能出现在民间。如果没有草根自由主义的存在,中国未来必将走向一种鸵鸟思想王国。

  鲁明军在文章开头写道:“如果说政治仅只是一种技艺的话,那么历史归根是人性的,而非政治的。”

  我的看法是:人类生活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手段,抑或说它是一种“技艺”也不为过,政治行为同样不能例外。历史的中心及纬度是人,它也从来没有能离开过人。至于历史的文明属性以及人性的自然本能,它如同政治一样,始终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无论何种人性、何种政治,它一直伴随着历史而存在。明确的说,历史不光是人性的,同时也是政治的。

  鲁明军拿电影《再见,列宁》作为例证,不过,它只是一种个人解读,完全可得出多种不同的解读版本。众所周知,对作品与现象的解读,一个根本目的在于材料利用。为此,不妨将《再见,列宁》搁置起来,直面鲁明军试图说明的主题。

  鲁明军接着说:“殊不知,后柏林墙时代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这并非只是因为资本带来的艺术市场的繁荣,事实上在这背后隐含着更多复杂的面向,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不同于今日之德国、俄罗斯的——‘后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已经充满了分歧和张力。社会与资本,个人与集体,权利与权力,民族与国家,自由与民主,等等之间,历史的多歧性就这样渗透并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自然地成为‘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青春残酷’及‘卡通一代’不断生长的土壤。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都是在政治或意识形态统驭下的反省,在此背后,人及人性的一面被抽空了。易言之,当政治、经济作为本质或立基点的时候,实际上其同时也成为自我反省的一个障碍,从而阻隔了切进我们生命本身的道路。其实,作为个体的人,不仅是政治的,归根还是一个鲜活的、丰富的、伦理的生命体。这就意味着,今日当代艺术的问题不是如何启蒙,也不是如何反启蒙,不是如何被权力,也不是如何反权力,而是如何去启蒙化,如何去权力化,如何回到人及其生命本身。在这样一个政治的时代里,我们自觉的是人性,而非政治。”

  我的观点是:从历史同时性立场而言,中国还处于一种柏林墙倒塌的前时代。如果将中国出现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青春残酷”及“卡通一代”当代艺术,作为横向比较,当下中国艺术在柏林墙倒塌前、倒塌后均未出现过,无论中国走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它始终携带自身历史禀性在蠕动。那么,从中国波谱艺术的政治大批判,它对西方一度流行的艺术形式的借鉴挪用,无非满足一种政治无能感的调侃表现,根本不具有建构意义的文化反省或严肃批判;玩世现实主义艺术似乎走向公开嘲讽,到了“卡通一代”艺术,开始走向去政治化、去理想化,或者说更为物质化与愚乐化。这一切,无非表明一种政治规避的恐惧自律,它显然是政治受挫产生了一种扭曲的政治观,不能证明政治与权力的不存在,明明生活在强权政治下,却要自欺欺人的回避政治,更不能说明这种倾向出现代表了人性的健壮。鲁明军试图将这种鸵鸟行为找到一种合法解释,他用似是而非的游戏文字概括:“今日当代艺术的问题不是如何启蒙,也不是如何反启蒙,不是如何被权力,也不是如何反权力,而是如何去启蒙化,如何去权力化,如何回到人及其生命本身”。试问,没有对人与生命的认识启蒙;没有对权利与强权的争抗,怎样回到人以及生命本身?

  鲁明军还说:“在这样一个政治的时代里,我们自觉的是人性,而非政治”;事实上,《再见,列宁》业已告诉我们,柏林墙倒塌或许终结了政治的历史,但人性的历史并未终结。人性是永恒的。在人性的面前,政治是卑微的,意识形态是虚无的。如果说共产主义是想象的乌托邦的话,那么自由民主又何尝不是一种谎言呢?——不管是柏拉图所谓的高贵,还是尼采所谓的低俗。”

  不错,人的自觉具有人性的基础,现代人的自觉,首先离不开权益意识的政治觉醒,民主就比专制更符合普遍的人性,这是它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的重要依据。或者说,一种自觉的人性,必然倾向反对政治专制压迫,起码取向民主政治的价值认同,更不存在去政治的。柏林墙倒塌是冷战的终结,不是政治的终结,是两大彼此对立意识形态阵营的结束,不意味着人类历史彻底的去政治化,至于世界走向对抗或合作就另当别论,不论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只要还有权利矛盾或利益分配的存在,政治就不会消亡,它恰恰是人性的社会化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毕竟是人性与利益的矛盾延伸。如果说政治有卑微或虚伪,那人性必有他复杂的负面成分,正是这些决定了政治存在的必要作用。共产主义是乌托邦政治构想,它的实验失败,不等于相对自由的民主制度的失败,尽管民主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虚伪与弊端,它们仍比赤裸裸的独裁政治暴力更符合普遍的人性。实现中的南北朝鲜已胜过一切理论雄辩。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