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是另一种民主和自由
                            
日期: 2010/10/27 15:02:03    作者:刘淳     来源: 作者博客    

  如今,可能没有人再关心艺术是什么和艺术有什么用的问题,更多的人(包括艺术家)关心的是,艺术能做什么。

  艺术能做什么,在今天的确是个大问题——但是,艺术仅仅和金钱有着某种天然的亲情吗?!

  其实很多人(包括艺术家)很难说清自己和艺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必要搞清楚艺术和人的关系呢?!

  的确,艺术在今天已经变得难以言说了。问题是,为什么非要说清楚呢?!说清楚又能怎么样呢!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与艺术总是有着一种关系,不管是近还是远。有、还有没有,感觉到触目而冥顽,一种彻头彻尾的陌生感。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但开始对“文革”进行拨乱反正,从艺术的角度上说,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引领潮流的时代。特别是以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文化热”几乎涵盖全国。特别是1979年,对美术界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上海的“12人画展”、北京的“迎新油画风景静物展”、“无名画会展”等,以纯粹的形式和反叛精神让观众亲眼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当然,1979年底在北京举行的“星星美展”最为轰动,尽管展览做在街头公园,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大大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和预料。使国人的视野似乎在一夜间被打开。人们在冥冥中感觉到,从延安到1970年代铁板似的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就要结束。比如上海的“12人画展”,其中的作品隐藏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短期却小规模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尽管很快被国民党镇压,但当时的艺术家一直与现实主义保持着距离,他们的实践是一种地下活动。改革与开放的大环境使他们重新浮出水面而成为一种显流,人们猛然感觉到,一个新的艺术时代即将来临。

  长期遭受意识形态管制和束缚的艺术家在80年代终于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受到另一种民主和自由。

  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变,各种文化现象和思想潮流共生在一个巨大而拥挤的空间中——并且在同时发哮。在当代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剧烈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特别在创作上摆脱了80年代对西方哲学大而无当的关怀,丢掉了80年代的热诚和激情,掩埋了理想和使命感而面对现实,在金钱和市场的新空间里穿行,尽管商业的喧嚣使更多的人焦虑,但是,在与国际接轨中人们毕竟看到了多元和种种可能。从艺术而言,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新一代艺术家从容地走上历史舞台。尤其是90年代中期之后,伴随“政治时代”的结束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2000年以后,中国的艺术几乎全部被“商品时代”所控制,包括艺术批评,几乎成为一个商品的种类。

  其实,中国的艺术长期受到意识形态的管制和驱赶,因此艺术以一种革命的姿态、叛逆方式恢复自身的地位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今天,我们怀念80年代,怀念它的浪漫激情,怀念它的天真和热诚,但是,我们对80年代的许多问题未必就很清楚,但是,有一点应该明白,既在意识形态意义值得索取的东西,有时恰恰违背了公正。艺术心存历史心系现实,更多时还要受到传统文化权利的制约,所以说艺术是另一种的民主和自由。不是因为它处理的是想象题材和视觉形象,而是因为它在心智中重构现实——而心智,恰恰是一个可以得到保护的游乐场,是一个有时候可以躲避的天地。尤其是艺术,有是对我们必然缺席的生活的书写和所指,以及补充。

  如何看待作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作品不是作者的“自传”。可以这样说,所有的作者都是有“面具”的,然而,批评则明确区分了有益和有害的面具。其实,每个艺术家在创作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每个艺术家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相互依存和互为镜像的关系,而不是非此既彼。伟大的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们能比别人更好地理解话语的局限性,意识到话语的局限性并把它作为表达终极目标的媒介。

  艺术创作始于感觉,尤其是当你每日面对琐碎而繁杂的日常生活时,大部分东西被迅速遗忘。所以说,感觉始终是艺术创作的引路人——只有强烈地感受到现实环境和现实生活是什么感觉的时候,才有可能确定一个明晰的创作方向。每每这个时候“感受”将成为最高级的、其它方式所难以代替的认识模式。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永远坚持自己的个人感觉,永远不被束缚和捆绑。在整个20世纪的100年中,我以为,杜桑和博依斯是两位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分别说过两句话:前者说:“生活就是艺术。”后者更是疯狂:“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两位大师的话语的革命性在于,将“艺术”从繁杂的技艺和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艺术本来就是自我拯救的途径。

  其实,艺术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创造,因为,人类的原创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艺术中,我们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我们坚持自己的感觉,我们坚持不被体制所控制,我们就会发现,艺术是另外一种民主和自由。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