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0年10月28日上午 地点:中国美术馆7层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协办单位: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主持人:各位参会的嘉宾早上好,艺术基金会论坛2010年,现在正式开始,我们的嘉宾都已入座,如果还有北京来的其它的基金会的朋友们,你们到了以后请找到后边的座位,然后也迅速入座,感谢大家参加我们的基金会论坛2010。下面有请我们大会的主持人中国国家美术馆,国家美术馆馆长,以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范迪安先生为大家做开幕致词。
范迪安: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十分高兴地代表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欢迎各位参加这次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这次论坛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并且得到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和北京大学的支持,论坛今天在这里开幕,我想除了向朋友们和专家们表示中心地感谢之外,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论坛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有关艺术基金会发展主题的国际性的论坛,因此毫无疑问,它将对中国艺术基金会的发展与国际交流和写作奇迪德里希森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我相信这次论坛会在中国的艺术基金会的发展史上,以及中国与各国艺术基金会的交流史上留下里程碑式的印记。 各位专家,他们中有许多位是各国重要的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今天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前来北京参加这次论坛,我想这是对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工作的最大的支持,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中艺术基金会发展的期待。艺术基金会的事业能够得到今天前来与会的各位专家和代表的这样一种支持,我们当充满信心。我们正处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时代,全球化不仅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的情境。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的文化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又要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建立起全球性的协作关系。艺术基金会作为推动各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与意义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进程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彰显。在二十一世纪这种作用与意义将更加明显。 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基金会的发展历史与运作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是客观的现象,但是艺术基金会在一些根本宗旨上又具有跨地区、超越国别界限的共同的特点。这是我们召开这次论坛的最重要的基础,在这些宗旨中,比如说致力于非盈利的公益事业,体现社会与公共关怀,推动艺术的传承、创新、研究和跨文化的交流,支持和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公共文化认知之间的平衡,建立艺术创造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可以说都是艺术文化类基金会的基本宗旨。所以,这次论坛就是在相同的、共同的宗旨和不同的经验方式这样一种条件下举办的,因此,它会特别有活力,因为到会的专家,将会介绍不同的基金会的理念和运作方式,而这次论坛特别设立了上午和下午两个主要的议题,也十分有意思,这两个议题:一个是艺术基金会的跨地域协作,这将在各位专家介绍基金会运作的基本情况之后,来共同探讨在未来的时段里如何能够开展各国艺术基金会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协作。 第二个是艺术基金会对当代艺术的支持,这是许多艺术和文化类基金会正在做的和不断要做的,这里面也有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见解,所以这两个议题我想都对我们发展艺术类基金会有新的作用,而对于中国的艺术基金会的发展更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我想通过这两个主题的交流与讨论就能够为艺术基金会未来的国际交流构筑新的基础,相信各位专家的发言会给大家带来崭新的信息,让今天到会的中国朋友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基金会的现状和方式,来分享彼此的经验。而坦率地交流与充分地讨论对话这更会加深彼此的理解,找到开展合作的共同点,为此,我们应该对这次论坛的成果抱以乐观的期待。在此,我还要代表主办单位感谢中国许多艺术基金会伙伴们对论坛的大力支持,感谢有多家媒体对这次论坛的举办给予关注,尤其要祝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在论坛期间除了贡献你们的智慧和经验之外,还要多了解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的艺术机构和艺术生态的状况,同时也多想享受这一周北京美好的金秋时光。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范迪安馆长,下面我们把我们的到场嘉宾简要向各位介绍一下,从左至右,来自韩国第三大艺术基金会锦湖亚细亚艺术基金会的朴康佳执行长; 现在在路上准备PPT的菲利普•道得先生,他是来自英国的中国艺术基金会; 商玉生先生,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 米歇尔•鲍德森先生来自比利时JAP青年与造型艺术协会的总监; 盖蒂基金会的代表安东尼先生;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朱青生教授; 法国基金会中心代表Beatrice de Durfort; 陆执行长; 台湾的台新银行艺术基金会的郑执行长; 来自台湾的帝门艺术基金会的熊执行长; 亨利鲁斯基金会的代表姜斐德女士; 亚洲艺术奖励基金会的代表徐真锡先生,谢谢各位来宾,我们现在开始大会主题演讲的第二部分,北美艺术基金会的发展状况,我们有请盖蒂基金会的代表给我们介绍一下北美艺术基金会的发展状况,以及盖蒂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