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尼采对艺术的理解是非常深邃的,他依于日神与酒神的区别,将艺术划分为具有“梦”的特色的造型艺术和具有“醉”的特色的非造型艺术,我们经常探讨电影这门当代艺术为什么这么地吸引观众?她为何能承担如此多的社会功能?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在电影出现之前,我们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从美学的角度上,哲学家尼采在探讨日神及酒神精神对艺术的影响时,早已被没有看过电影的尼采说透。
[关键词]美学;电影;尼采
尼采曾经说过:“与所有把一个单独原则当作一切艺术品的必然的生命源泉,从中推导出艺术来的人相反,我的眼光始终注视着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日神和酒神,认识到他们是两个至深本质和至高目的皆不相同的艺术境界的生动形象的代表。在我看来,日神是美化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唯有通过它才能真正在外观中获得解脱;相反,在酒神神秘的欢呼下,个体化的魅力烟消云散,通向存在之母,万物核心的道路敞开了。”这段话是尼采对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的概括,同时他又依于日神与酒神的区别,而将艺术划分为具有“梦”的特色的造型艺术和具有“醉”的特色的非造型艺术两大类的根据。 在当时,与日神相关的造型艺术,主要指的是绘画、雕塑。而与酒神相关的非造型艺术,主要指的是音乐。而且尼采还认为:一切艺术家,或者是日神的梦的艺术家,或者是酒神的醉的艺术家,或者兼于这二者。因此兼于这两者的艺术就主要指戏剧艺——同时拥有造型和音乐的艺术。但是,本人认为,尼采的美学观点其实对我们当代的更加如“梦”如“醉”的电影艺术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尼采一再说:“出于求生存的目的就需要谎言。”“人天生就应该是一个说谎者”。他问道:“人,难道不是说谎天才的一分子吗?”他把形而上学、道德、科学、宗教都看作“谎言的不同形式”,在他的心目中,审美和艺术具有“最高价值”的地位。在尼采看来,艺术产生于人类至深的生存需要,艺术进入了生命,虽然艺术不是真理,是幻想,甚至是欺骗,但没有艺术,人就难以生活,因此,艺术和审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面对冷酷痛苦的世界,人应当自觉地抱有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和艺术活动,把人生艺术化,赋予生活以价值,创造出新的欢乐,以对抗现实的痛苦。 电影就是我们当代最好的为对抗现实的苦难而编造出来的“谎言”。在黑暗的电影院中,观众可以暂时地远离了现实的尘世的烦恼和压迫,在以蒙太奇为语言特色及时空特色的虚幻的电影世界里寻找和实现他们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快乐。而且由于电影中可以大量的使用“主观镜头”,使得观众成为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他们便以自己的期望、意志和态度来推动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实际上,编剧和导演都必须在创作时考虑观众的参与及感受,使观众共鸣的才是优秀的电影。)观众忘记了现实的自我,他们变成了艺术家,他们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得到了激发和释放,他们赋予了“电影世界”以新的价值和快乐,并以此来对抗现实的痛苦。通过电影,人们获取了重新回到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力量和勇气。 另外,在尼采之前,美学家们如歌德、席勒、文克尔曼等人都把艺术归源于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并且以此来说明希腊艺未繁荣的原因。与此相反,尼采认为,希腊人创造艺术并非出自内心的和谐,反倒出于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并且通过艺术拯救了人生。 这也就论述了为什么具有深刻的人生和社会意义的电影的情节和剪辑需要矛盾冲突来推动。而且电影必须具有大量的各种现实的强烈的矛盾斗争才能吸引观众,观众才能为之喝彩。实际上,甚至许多观众特别喜欢看恐怖片、灾难片甚至血腥的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