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由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与《艺术时代》杂志主办的“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金酸莓奖”经由23位青年批评家跨年的研讨与评选,于2011年2月15日晚在北京798艺术区揭晓。两个奖项分别有十件作品入选,而艾未未去年在伦敦泰特美术馆的《葵花籽》则引人注目地分别入选了两份名单。
由青年艺术批评家杜曦云、盛葳联合了几家媒体于2009年底发起的这一评选,集中了一批当下活跃于艺术界的青年批评家担当评委,以实名制提名与投票的方式,力求对此前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要艺术作品进行全面梳理与筛选,评选出最优秀的十件作品(金棕榈)以及最具问题性的十件作品(金酸莓),仅对作品发言,而不涉及对艺术家本身水平的判断。这一实践到今年已是第二个年头,(点击进入2009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金酸莓奖专题)更多的青年批评家加入其中,可以看到大家普遍将质疑声对准了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少已在去年获得了一定的公众效应与广泛争议。与多位评委及获奖艺术家缺席的颁奖典礼相比(获得金酸莓的艺术家不出意外地无一人列席),评选过程中的研讨与评选阐释显然要更加值得关注。
新闻报道>>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酸梅奖>> 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 颁奖现场图集>>
相关文章:(持续更新)
盛 葳:2010当代艺术金棕榈金酸莓评选发言
鲍 栋:我的金酸酶+金棕榈提名及发言
朱小钧:我的“金棕榈+金酸莓”提名及发言
何桂彦:我的“金棕榈+金酸莓”提名及发言
崔灿灿:我的“金棕榈+金酸苺”提名及发言
李笑男:我的“金棕榈+金酸苺”的评选会发言
付晓东:我的“金棕榈+金酸莓”提名及发言
鲁明军:我的金棕榈+金酸莓提名及发言
杨卫:金棕榈奖和金酸梅奖的喜与忧
金棕榈金酸梅奖:为了话语权还是为了艺术的发展?
刘逸鸿:金棕榈,非诚勿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