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院校能不能培养艺术大师?
                            
日期: 2011/4/1 9:33:05    作者:郑晓华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艺术院校能不能培养艺术大师?我认为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培养艺术大师就是大学的责任所在。如果有了艺术专业教育后,艺术大师少了或没有了,那只能说明我们的艺术教育出了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艺术大师?我认为特质有三:一是高超的技术。技术上的简单或低水准,绝不是艺术大师。二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即你的高超的技术必须是原创的而不是抄袭的。三是能够为大家所共享。实际上是指你的独创性并没有偏离人类理性和长期审美实践形成的审美共同性,独创不是脱离人类审美规律的闭门臆造。

但是,我们现在的艺术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什么呢?在技术的传授上,虽然不同艺术院校水准不同,但理念都是一致的,即要给学生最好的技术。这也是众多艺术院校在努力实践的。症结在于我们严重缺乏独创性教育,我们目前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探索性教学环节太少。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一条是我们在小农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保守的文化艺术观念,即崇尚小心翼翼恪守传统,小步履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这个几乎“固化”的思维定式。整个艺术教育体系也与此相应,缺乏鼓励原创性创造、革命性变革、颠覆性创新的思想及行动机制。

有一句我们熟悉的口号影响、制约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半个多世纪,一直没有被察觉,那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古代的“翻新”一下,把外国的“改造”一下,在一定时期可以满足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与艺术仅仅跟在古人和洋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古人没想过的就不想,外国人没弄过的就不弄,最后必然导致我们文化原创力的匮乏。尤其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感受、思维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仍在孜孜不倦地做着“古典艺术”的搬运工,“外来艺术”的组装工,甘居“艺术产业链”的低端,这显然已不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一流文化大国的美好愿景相适应。

当然,我绝无意否定“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我认为“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是延续古代文化艺术的一种方式,它的功能是使我们原有文化艺术样式不失传,每个时代能翻新、延续。但如果我们的文化观念、文化政策、艺术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作为主流思想观念来定位的话,我们是断不可能培养出艺术大师的。

所以,培养大师,思维要反过来,倡导“在不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在反传统基础上创新”。有可能100个学生反传统,99个都反错了,有一个反对了,他就是大师。他颠覆了传统已有的技术、艺术样式,但吻合了大众审美期待,创造了潜在艺术规律支撑下的新样式,大师因此诞生了。西方现代科技突飞猛进,都是在无数个探索者奉献牺牲,最后促成一个科学大师的成功。西方现代艺术无数流派,也是在这样屡仆屡起的探索中,最后成就色彩斑斓、流派纷争的现代艺术史。

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艺术教育,基本上就是教学生怎么抄袭古人、改造古人,或怎么抄袭洋人、改造洋人,原创的概念基本上很少。我们提倡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往往沦为变相的模仿和抄袭。不敢打破传统创新,是阻碍我们中华民族重新焕发创造力、创造世界一流文化、跻身文化引领国家行列的最大障碍。中国人在文化创造上能不能最终超越西方,成为世界文明创造的引领者,关键看我们能否实现“自我扬弃”,消除“民族集体性创新智障”。

总之,模仿的教育不中止,我们的艺术学院不可能培养出大师。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