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代艺术进行艺术史写作已经成为了美术评论家都想做的工作,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以艺术史的体例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书,也看到了一些中国现代艺术的回顾展,但这种艺术史写作和回顾展有一个问题没有被提出来,如何解决被淹没掉的但一样是有价值,甚至是更有价值的艺术史料和作品,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艺术史和回顾展都在重复转述已有的材料,然后就认为这就是现代艺术史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在这些艺术史的写作者身上,有以权力为核心的写作法,它的结果是当时哪个艺术家占据了重要的影响,哪个艺术家就是理所当然的重要的艺术家,也有将艺术史变成小圈子之间的纪念集,但这些艺术史写作都不具备史料研究的重要性,也完全不顾艺术史中某个现象的学术反应。
由我和于佳婕着手进行的“1976-1985上海实验艺术回顾展”正是针对这种艺术史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讨论,展览是2008年5月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1976-1985期间上海实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回顾展。(2),对这些艺术家的采访,尽量记录这些艺术家在当时的创作状况和艺术思想的演变过程,并作为文献资料出版。从大的方面来讲,那个时段的上海不但有十二人画展,草草社画展,实验画展及其参与的艺术家们,而且也是继“决澜社”之后的又一次现代艺术实验。展览的目的也是用85新潮美术这个历史分界线来重新梳理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历史线索,从而提供给以后的艺术史写作者参考,因为艺术史是要不停地重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