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范曾告郭庆祥案一审判决 郭庆祥道歉并赔偿7万
                            
日期: 2011/6/15 9:27:20    作者: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范曾状告郭庆祥案,日前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郭庆祥向原告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同时,法院驳回了原告对另一被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承担侵权责任”的请求。

  接到判决书后,被告郭庆祥当即表示要上诉。而另一被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代理律师富敏荣则表示:一审法院在此案审判日没有通知当事人,而是直接将判决书寄出了事,这违反了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的规定。

  “作品艺术价值,法院无法判决”

  去年秋天,范曾把郭庆祥和《文汇报》告上法庭。他认为,去年5月至6月间,郭庆祥先后在《文汇报》“争鸣”栏目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画家最终还是要凭作品说话》、《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的署名文章,文章主观武断,侵害了他的名誉。

  郭庆祥文章及官司的焦点,就是“流水线”作画的作品是否是艺术品,有没有艺术价值。对此,郭庆祥坚持自己的看法。“判定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是法院能够判决的。按正常的学术标准来定义:真正的艺术品一定是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思想、时代精神以及创造力的体现。而范曾为代表的这种程式化、模式化‘流水线’作业,这些作品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人工复印机式的千篇一律作品,一套熟练工的工匠产品,既没有时代精神又没有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与艺术无关。”

  他认为,如果让范曾现象继续下去,会导致社会大众审美缺失和偏离;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美术教育,扼杀国内美院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同时,导致艺术品市场出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等等文化乱象。

  呼吁出台文艺批评法规

  郭庆祥坚持自己只是在写文艺批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正常的文艺批评与名誉侵权之间本来就泾渭分明。昌平法院的这一判决,混淆了这一界限,开了一个错误的先例。“我作为一名文艺批评的作者,希望尽快出台文艺批评的法律法规,好让我们掌握其中尺度。”

  范曾不愿就本案发表评论。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专门撰文批评吴冠中、黄永玉的艺术创作,用词犀利程度,比起郭庆祥的文章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他在《黄宾虹论》中说吴冠中“其用笔之浮而躁,如春蚓之行于草,秋蛇之绾于树。鄙陋浅薄,厚诬国画,无视权威,诅咒徐齐,实可鸣鼓而攻”。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