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半个月后,中国政府宣布抗震救灾进入新阶段,并把灾民安置、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认为,此举为中国经济发展摆脱地震带来的干扰发出了“积极”的信号。 虽然在震后紧急救援过程中,灾区的正常投资需求和消费受到了明显抑制,但进入重建阶段后,中央预算安排的75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与其他地区居民和企业捐赠的流入预期会刺激灾区的消费恢复和经济活动。 地震难撼经济发展基本面 从目前来看,持续不断的余震和尚难完全的统计使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尚不明朗。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指出,“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还没有见底,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但是,由于四川区域经济规模占全国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经济界人士认为,地震很难撼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目前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不会因此作调整。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2007年四川省GDP占全国4.2%,其中主要受灾地区,包括成都(都江堰和彭州)、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和阿坝自治州等,GDP占全国比例约0.7%,四川省第二产业GDP占全国3.8%,其中灾区第二产业占全国约0.7%。主要灾区2006年猪肉产量占全国比例仅1.8%,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约1.0%。 银河证券投资研究中心高级策略分析师李锋认为,这场地震总体上不会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影响,更不会改变整个经济固有的运行趋势。 据权威部门通报,估计这次地震遇难总人数将超过8万人。此外,倒塌房屋650余万间,损坏房屋2314多万间。 李锋说,由于地震使基础设施严重毁损,房屋大面积倒塌,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实际上会对当地和全国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刺激。 然而,在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保持乐观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了震灾也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微观层面带来一些挑战,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金融调控难度突出 汶川地震以来,除暂缓上调重灾区部分地市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在各级国库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向灾区拨付救灾款外,央行已对受灾较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五省(市)增加再贷款额度70亿元,用于支持当地金融机构增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投入。 央行和银监会19日下发通知,决定对灾区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要求四川、甘肃、陕西、重庆和云南等重灾省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 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谭雅玲说,从股份制改造到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这场地震发生之时正值很多银行仍需解决营业厅排长队之际。只有通过增加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银行系统才能有效帮助灾区机构和个人恢复信心。但同时,银行属于信用行业,它需要建立一个风险机制,有预见性地消除不良贷款和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目前,除农业银行预计地震可能会给该行造成60亿元新增不良贷款外,其他商业银行尚没有发布相关数字。有专家认为,对于不良贷款统计数字不宜发布过快,只有经过合理、彻底的统计才能为金融调控和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国在去年底宣布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辅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 谭雅玲说,汶川地震后,央行在货币调控上采取了分地区和分对象的特殊政策,保持了货币调控的灵活度,这为未来的突发事件应对开辟了思路,但是也说明金融调控的艰巨度更加突出,国际的金融环境仍在变化,金融风险的压力依然很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到重庆指导救灾工作。他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对灾后重建进行“前瞻性”的思考,高度关注地震灾害后中国的经济运行态势,既要满足抗震救灾其他需求,也要落实好宏观调控举措,防止物价和投资增长过快。 恢复农业生产攻坚战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说,“抗震救灾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急关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一点就是要“积极组织广大农民抢收、抢种,保障‘三夏’物资供应,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在中国南方,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都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大忙时节,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赶紧栽种,而种下的水稻需要追肥,确保丰产。 然而,突如其来的地震以及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不仅打乱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步伐,而且摧毁了农业灌溉设施,把农田变成荒地。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汶川地震灾害已使5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大量在田夏收作物无法收获。此外,几十万亩农田被毁,5万多个温室大棚倒塌,毁坏圈舍730多万平方米、鱼池30万亩,损毁农业机械2万多台(套),毁坏农村户用沼气池60多万口。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处长程映国说,当前农业生产恢复的当务之急是在组织抢收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的同时,帮助长期习惯于播种水稻和小麦的农民改种旱粮作物玉米和红薯等。 据了解,地震摧毁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导致灌溉用水严重缺乏。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此前预计,当地将有100万至150万亩水稻被迫改种旱地作物。据悉,四川省农业厅已经制定了粮油作物、经济作物、修复损毁农田和灾后监测修复等4个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方案。 程映国说,如果一切顺利,农户预计在9月份能够收获。但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恢复还仅限于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种植恢复的周期会更长。 关注西部大开发 这次地震不仅影响四川,受灾省份还包括甘肃、陕西等省。灾后的一些信息显示,中国西部板块活动强烈,受到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威胁。有媒体报道,地震对外商投资西部或会带来影响。今后西部的油气建设等也将在这方面有所考虑。但也有专家认为,震灾的影响毕竟是局部的,不会对整个西部大开发带来根本的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政府或将更多地从经济政策层面考虑城乡一体化、灾难应急、城市建设等问题,一些对策是否会作进一步完善,亦引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