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看中国:经济虽遇坎坷 发展仍然可期
2008对于中国经济无疑是充满坎坷的一年。外部经济受到次贷风波和油价高企的冲击,国内又遭受罕见的雨雪和地震灾害。尽管经历着内忧外患,记者昨天在第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发现,国外商品投资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中国今年的GDP增长可能达不到去年11.4%的水平,但也会在10.5%到10.8%左右。”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卢卡·西利普说道。他认为,虽然灾难发生的第一个月会很艰难,但是,从历史经验看来,灾后重建总是带来需求的大量增加,政府投资会刺激生产,引导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
英国商品研究所有色金属事业部经理保罗·罗宾森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重建中电力设备的恢复会刺激铝的需求和生产。
说到日益沉重的通胀压力,西利普称赞了中国政府采取的紧缩政策。“尽管会给企业造成信贷困难,但这是必需的,而且可以督促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对他们的长期成长有利。”在他看来,也许自然灾害给实现4.8%的CPI控制目标增加了难度,但是通货膨胀会在未来两年得到控制。
灾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英国领先的商品和期货及期权经纪公司苏克敦有限公司工业商品期货部总监杰里米·高德文打了个比方,“几周之前大家还纷纷揣测美国经济衰退是长期还是短期,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庆幸也许美国逃过一劫、与衰退擦身而过了呢。”他对世界经济的前景持乐观看法,并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将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较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