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世峰会”是由知名刊物《富世》杂志主办的中国成功企业家和各界精英的聚会。2006年4月,“富世峰会”首次来到中国,轰动一时。2007年6月,“富世峰会”再次来上海,全球名车、豪宅、钻石珠宝、游艇、私人飞机等160多个顶级品牌亮相峰会,并因此被国内媒体称为“奢侈品展”,其中的褒贬之意十分明显。
今年10月11日,“富世峰会”将第三次来上海。相比以往两届的最大不同,用“富世峰会”创始人仲刚先生的话来说,更多是交流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社会意义,倡导健康积极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因此,公益慈善、精品艺术和财富管理将成为今年峰会的主题,关注高尚生活方式和财富情趣,同时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将成为本次峰会的重点和亮点。
“富世峰会”主题变换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变化的动因也出现种种猜测。有说是在倡导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奢侈品展”过于炫富,不合时宜,政府不认同,组织者不得不改弦更张;也有说今年高端消费品的市场销售不乐观,“富世峰会”顺势转弯;还有说民众对两极分化的现状较为敏感,强调顶级品牌反而不利于“富世峰会”的公共形象。诸如此类的说法,不一而足。其实,与其东猜西猜,不如踏踏实实地分析一下,这个以推介高端消费品牌为市场定位的企业,受到了哪些现实条件的影响,公益慈善同高尚生活和财富情趣又有什么内在联系,使得“富世峰会”即使变换主题,也显得从容不迫。
尽管有强势说法主张,企业就是要开发市场乃至创造市场,但根本上是市场决定了企业的营销策略。改革开放之前,会有什么“富世峰会”来上海吗?所以,这届“富世峰会”的主题变换,首先是因为企业对上海这个广义的市场,有了不同认识。当企业认为中国的成功企业家和各界精英人士,关心的是物质层面的财富情趣之时,随之而来的当然是“顶级品牌”,培育的当然也是名车、豪宅、钻石珠宝、游艇、私人飞机之类的市场。现在,企业发现自己的目标对象更在意社会形象,越来越多地在公益慈善方面表现出“财富情趣”,在这种情况下,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自然成为企业的号召。就此而论,“富世峰会”的主题变换不过是企业对社会潮流变化的正常而敏感的反应而已。
那么,这个转换是否过于突兀?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从何种意义上看,慈善几乎都是富裕人士的特权。仅以人数论,在任何国家的捐献人口中都是穷人多于富人,但真正能用于济贫解困的善款善物,大头还是来自富裕人群。更重要的是,收入不高的人士慷慨解囊,其志可嘉,但平心而论,他们本人和家庭同样需要这些财物。相反,富裕人士在生活需求完全满足甚至过度满足,需要“奢侈品”来提振需求的胃口时,从慈善捐助中实现另一种消费,获得另一种感受,就是一件非常自然,也非常符合人性的事情。何况,伴随慈善而来的人生成就感和道德优越感,不是其他场合可以用钱买到的。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慈善在许多时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奢侈品”,由“富世峰会”这类顶级品牌推介企业来倡导慈善的财富情趣,是再合适不过的,哪来什么“转换的突兀”?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富世峰会”的“变卦”,而是中国成功企业家和各界精英人士至今还需要“富世峰会”,来开导他们高尚生活方式和高端生活享受中,有慈善的地位;财富情趣中,有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地位。仅就这一点来说,富世峰会开得不仅有意义,而且有眼光。新近富裕起来的中国成功企业家和各界精英,确实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怎么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所掌握的财富相匹配;告诉他们:财富同责任相关联;告诉他们:最有质量也就是能带来最大主观享受的财富使用方式,是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成熟社会的成熟富人圈子有自己成熟的生活方式,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成熟的公益意识、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熟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时候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和各界精英人士达到了这个阶段,“富世峰会”的主题中是否突出慈善公益,就不会引起媒体、公众和政府那么大的关注,而成为纯粹而且平常的企业行为。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