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限空令”颁布后,全球股市纷纷以罕见的强劲反弹回应。
百年危局下的华尔街,正弥漫出越来越浓重的硝烟味,一场保卫“最后的堡垒”——商业银行的战役已然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当地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次推出限制做空的新举措,宣布禁止对799家金融公司进行卖空操作,禁令有效期直至10月2日。
同一天,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也做出决定:今年内禁止市场参与者卖空包括安联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11只德国金融、地产类股票。
此前一天,英国政府刚宣布禁止对金融股施行卖空操作;而中国汇金公司亦自18日起开始在二级市场上自主购入工、中、建三家银行的股票。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之时,各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出台最严厉的措施,直指以对冲基金为首的“坏孩子”。
“又一个漏洞被发现”
上周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演的一幕幕悲剧显然百年难得一见。一切都源于次贷危机。不过,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为何所有的事情都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
在《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著名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看来,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由对冲基金整体做空造成的金融动荡;此前两个阶段分别是:次贷危机和信贷危机。
武建东告诉早报记者,美国50万亿规模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体积性杠杆、复杂的衍生品工具、商品证券化和全球资金协同等多重基础之上的,“这样的金融体系实际上非常脆弱”。
全球对冲基金发现漏洞后,自然不会放过大肆“做空”的机会。
“只要成功地将衍生品价格‘击毁击落’,就会使大量金融公司出现资产缩水、股票暴跌甚至清盘的惨象。在这过程中,对冲基金自身却能够通过‘做空’疯狂获利。”武建东说。
全球监管机构联手反击
针对金融市场的风暴,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率先行动,“彻底”撇开金融自由化的“优良传统”。最明显的就是,SEC颁布了最新的“限空令”来防止针对金融股的做空行为。
所谓“做空”是指,当股票投资者对某种股票价格看跌时,便从券商手中借入该股票抛出,在发生实际交割前,再将卖出股票如数补进,交割时,只结清差价。如果日后该股票价格果然下落,再从更低的价格买进股票归还给券商,从而赚取中间差价。
但“做空”还不仅仅包括上述交易,在美国市场上甚至还存在所谓的“裸卖空”机制。这种机制允许投资者在没有借入股票的情况下而直接在市场上卖出根本不存在的股票。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只要在真实的交割日期前买入卖出的股票,交易即获成功,自然也就能够获利。
但由于卖家已通过“裸卖空”卖出根本就不存在的股票,而且量非常大,因此往往会直接造成股价暴跌。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就极有可能是“裸卖空”行为的受害者。而在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崩溃后,全球股市已经蒸发了3.8万亿美元的市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都纷纷出手,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限空令”。
显见的事实是,在“限空令”颁布后,全球股市纷纷以罕见的强劲反弹回应。其中,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周四收盘上涨3.9%,创下近六年来最大百分比涨幅。
事实上,除了颁布“限空令”,美国极有可能还有更多的未雨绸缪之举,保卫“最后的堡垒”——商业银行。最新的消息显示,目前布什政府正在要求国会通过一笔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
“这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这样的操作,美国政府将来可以在必要时对更重量级的金融机构施救。譬如,美国决不能容忍花旗银行这样的国际性大银行倒闭。”一位接近核心层面的人士一语点破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苦衷”。
中国特色的“修正力量”
在全球的金融监管机构都在为“救市”而努力的时候,中国的相关部门也已开始行动。
其中事后证明最与国际“接轨”的举动是,中央汇金公司18日宣布,即日起开始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的有关市场操作。
“这意味着,代表我国‘主权’的有关机构已经开始表达出与‘投机’行为博弈的决心。”武建东解读称,汇金此时出手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可能没有关系,“而且,一旦银行股出现A、H股价格倒挂,就算汇金不增持,部分外资也会通过QFII增持。”
中国目前是“单边市”,并没有做空机制。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亦是“病态市”,金融股板块在高峰时差不多占了整个A股市值40%的权重。这就意味着,如果控制了金融股的涨跌,就能直接影响到A股大盘的涨跌。
“对付‘病态’指数,短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手大盘股。”武建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国,政府具有绝对的‘修正力量’,目前有关机构开始‘反击’,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博弈。”
影响中国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中国物价不会长期通胀”
早报记者 罗晟 发自北京
昨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前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在北京指出,综合来看,中国长期物价水平的上涨风险是不存在的。
李扬是在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表上述看法的。
李扬分析说,在宏观层面上来说,中国高储蓄率和财政盈余的存在,不会支持长期通货膨胀。在微观层面上,国内农产品和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条件已不存在。
他指出,之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周期性的短期冲击,是可逆的;其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条件也不具备,“这些产品定价远远脱离了工艺、需求等现实,只是金融投资”。
不过他同时指出,劳动成本长期上升趋势,和中国正在逐渐改变资源、环境的定价模式。
中欧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
“内需根本无法挽救中国经济”
早报记者 忻尚伦
“不要把推动中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提高内需上,刺激内需根本无法挽救中国经济。”中欧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上周末在出席“2008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时表示,在内外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中国需解除制度束缚,增加经济的弹性,以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经济变化。
在许小年看来,想要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居民储蓄搬家来刺激内需,从而提振中国经济,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个每年要提供5000元大学学费供养孩子的家庭;一个家庭成员生个‘中病’(还不是大病)就可能破产的家庭,怎么可能不储蓄?用什么来刺激消费?”
他指出,由于内外部经济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中,因此需要增加国内经济及企业的弹性和灵活性。但中国现有的行政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刚性,束缚着企业不能及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是令人感到忧虑的。
许小年分析,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虽然中央银行增加了5%的贷款额度,但这部分资金很少会真正放到中小企业中去。而由于政府管制,一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贷机构,不能形成规模。他认为,将所谓的“地下钱庄”合法化,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许小年指出,当务之急是要解除管制,让在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知道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国暂难复制“雷曼式重组”
早报记者 忻尚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新破产法”)自2007年6月实施已有一年,但中国非上市企业目前还无法和雷曼兄弟一样,借破产重组获得“起死回生”的机会。国际知名会计组织均富合伙人兼重整破产部主管邓忠华日前在沪参加国际破产年会时表示,业界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能尽快出台,从而使破产企业最大可能地重获新生。
日前华尔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选择的是美国破产法中的第11章破产重整,而非第7章破产清算提请的申请。因为提请破产重组申请能让公司继续运营,不排除在此期间“起死回生”。
我国的新破产法也对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有明确分章,但据邓忠华介绍,“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迟迟未出,因此法院在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办法执行破产重整。”据邓忠华估计,今年光广东地区就将有2万家公司面临倒闭的命运。
据介绍,根据新破产法破产重整的大多是ST类公司。“因为国内外投资者可以通过重整ST类公司,实现买净壳的上市捷径。但非上市企业,或者说是对于非ST类公司来讲,法院极少受理其破产重整的申请。”
据邓忠华表述,“现涉及重整案件的管理人大部分还是由法院制定的清算组来担任,而新法中的管理人可以由破产申请方来雇用。”两者的区别在于,管理人制度会从破产企业的重整可能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其“资产保值”服务,寻找新的买家。
苏格兰来沪推销主权基金服务
早报记者 张彩平
“这次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将使长期投资的优势将显现。人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那么愿意冒险,而会转而寻求更稳健的投资。”上周六,来沪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的苏格兰金融机构官员推销起其以稳健著称的金融服务。
此次来沪的苏格兰金融机构官员包括苏格兰金融协会主任欧文·凯利以及苏格兰议会议员、财政和可持续增长内阁大臣约翰·苏维尼。
苏格兰的金融机构为全球诸多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等提供金融服务,打理的基金超过5800亿英镑。除了金融服务业,苏格兰也希望在生命科学以及能源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
据透露,苏格兰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即将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在谈及主权财富基金的海外投资时,欧文·凯利没有正面回答是否与中国的中投公司等有过接触:“我只能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与苏格兰没有接触,是很奇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