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艺杂谈、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春节相声小品晚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
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春节联欢晚会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

李谷一
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一台青涩得不得了的晚会,段落衔接松散,比例严重失调,“笨拙”的穿插,甚至摄像机都常常找不到焦点,一段并不精彩的相声都能杀掉20几分钟时间,郑绪岚、刘晓庆每人都有唱三首歌的机会,现在的宋祖英、祖海羡慕否?李谷一更是要得,如果算上和姜昆、袁世海的山歌对唱,她一个人就演唱了十首,《春之歌》、《年轻的朋友》、《高山流水觅知音》……晚会的后半段,几乎变成了李谷一的个人独唱音乐会。
春节晚会能够造就一个人,也能够毁掉一个人,别看1983春节晚会“土”得掉渣,但这两点都开始有所体现,比如王景愚,王景愚与刘晓庆、马季、姜昆一起主持了1983春节联欢晚会,并且表演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无实物小品《吃鸡》,那之后,王景愚名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成为焦点,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只会吃鸡”,这让王景愚颇为烦恼,因为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甚至还能自己撰写剧本。
说那届晚会“土”,从演员的服装就能看出来,遍地都是高领毛衣和不合体的西装,搁现在,玩西北腔的都要穿专门订作的服装了,但偏偏这种土,反倒让人感到亲切,拉近了观众和演出者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