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世界开始摩擦生热 中国如何迎战
                            
日期: 2009/2/19 9:29:52    作者:中国新闻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8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7日发表社论说,中国走在一个经济增长的稳定通道上,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性和国情基本面决定的。但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中国必须及时应变。当世界从“抱团取暖”走向“摩擦生热”后,中国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中国制造”也必须选择新的线路图。主动出击,抢占高地,争取权利,这是在新环境下,中国战胜危机的必然通道。

社论摘录如下:

从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各国的应对策略经历了两个阶段,开始是“抱团取暖”:各国携手应对危机。后来却是“摩擦生热”:各国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搞以邻为壑那一套。尤其是以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为甚——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签署包含“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国际舆论担心“他将为世界制造一个危险的先例,国际贸易环境很可能会因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迅速抬头而急剧恶化”。

事实上,在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面前,何止是号称奉行自由贸易理念的美国政府缺乏与世界共渡难关的诚意。近来,欧元区内“只雇本国人,只买本国货,不许工厂外迁,向外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的呼声也已甚嚣尘上;印度则不断抬高门槛要把包括中国玩具在内的中国造挡在海关之外——这也难怪,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原则必然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危机当前,选择抱团取暖还是摩擦生热,并非简单的经济伦理问题,而是一个从中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至少是短期的)的经济博弈问题。

而在“摩擦生热”阶段,令人忧虑的是,以出口为经济第一引擎的中国,将成为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中国货将成为排外潮的祭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17日在例行发布会上暗批美国“有的国家在刺激经济的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我们对此深感忧虑”,并表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各国不应以邻为壑,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 

对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产品销路问题,许多研究者正以英国在19世纪中叶的有关史料作为今日中国的前车。然而时移势易,中国实行“出口导向”,产品“卖给全世界”的发展思路看来需在当前危机中转轨。

应对这一历史罕见的全球危机,中国的对策应该是争取三种权利:

其一,扩大内需市场,争取最大的“主动权”。虽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总体刺激方案已初步见效,但中国高度依赖出口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并未有所改变:机电、钢铁、纺织等制造业复苏计划一时难以出现新的结构,以政府补贴形式推进的家电下乡行动也面临若干实际效果问题,持续扩大内需市场可能需要十年时间——只有摆脱了出口依赖,中国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国际经济变局;

其二,寻求合纵连横,释放对等的“话语权”。危机当前,尽管西方纷纷开始关门避寒,但全球化时代的经济联系却难以相互割裂,反而会因为私利原则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首要性而产生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从而使全球经济结构发生某些必然的变迁。对于美国、日本、印度、欧盟列国,中国可以寻求合纵连横之策、分而应对之,尤其是利用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影响力,增加自己谈判的筹码,同时,善用国际规则,如WTO规范,来保护已国利益;

其三,推动产业升级,寻求世界范围的产品“定价权”。善于学习的中国人在过去三十年以仿造、代工、开发为产品升级阶梯。但是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仍属于低技术领域,而这类产品是没有“定价权”可言的。价格优势与质量劣势的平衡点被打破以后,西方消费者选择中国产品的替代者将成为趋势——既然中国还将在不短的一个时期内以制造业作为经济引擎,因此,寻求产业升级和产品的世界定价权将决定中国的经济未来。

事实上,今日世界以中国作为靶子,不是因为其经济实力已达到超级地位而是以其增长趋势和未来预期而言:一方面希望中国到西方进行采购,一方面又想拒绝中国的商品——贸易摩擦被经济危机不断放大的现象预料会持续数年。

在这个冰山解体后冲撞融解的时期内,中国经济航船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自我修正,在“买卖全世界”的重大交易新规则确立之前,中国政治家必须先像商人一样思维,而后才是国际政治伦理。换言之,大度地宣告“不会推出BUY CHINA”政策,虽然占据了国际关系道德高地,但却也失去了一个具有特效的筹码。“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时侯,见招拆招是必要的。

本报相信,中国仍然走在一个经济增长的稳定通道上,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性和国情基本面决定的。但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中国必须及时应变。当世界从“抱团取暖”走向“摩擦生热”后,中国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中国制造”也必须选择新的线路图。主动出击,抢占高地,争取权利,这是在新环境下,中国战胜危机的必然通道。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