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党建军:美国军方为何要炒作南海事件
                            
日期: 2009/3/17 9:11:18    作者:党建军     来源: 广州日报    

近日来,所谓美国海军监测船在南海遭遇中国船只“挑衅”的事件成为美国媒体的一个热点话题。就目前来看,这一事件尚不足以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势,但事件也凸显了中美关系中的暗流一直存在。对此,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同时也要保持警惕。

3月9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5艘中国船只8日在南海“国际海域”“尾随并危险地逼近”美国海军监测船“无暇”号。3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表示,南海事件是2001年以来中美之间最严重的事件,表明了中国“在军事上似乎越来越咄咄逼人”。

按布莱尔先生的说法,美国海军监测船似乎受到了中国船只的欺负。然而,事件的真相并非如此。关于南海事件,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需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对此次事件,美方一再强调,其船员都是平民,其船只在国际海域活动,但闭口不提这艘美国海军监测船配备有用于追踪潜艇的水下声纳装置,其活动的海域就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而且“恰好”距离中国的核潜艇基地不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否认了美方的指责,批评美方的说法是“颠倒黑白”,美国船只的活动是“非法活动”。不过,直到现在,双方仍各执一词。事实上,南海事件的是非曲直当然重要,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美国海军监测船在南海的行动并非第一次,中国对美国监测船的阻拦也绝非第一次,美国军方为何却对这次事件主动公开,大肆炒作呢?

这就关系到问题的第二层面:炒作南海事件的时机和目的。美方爆出南海事件,正值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而就在上周,中美两国军方刚刚恢复中断了5个月的接触磋商。较早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四国,提出了“平衡和谐”的外交理念;而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仍尚未成型。南海事件自然不符合“和谐”的理念,已成为杨洁篪访美期间的一个令双方都不愉快的议题,而且可能成为中美军方恢复军事对话的绊脚石。或许,这正是美国军方的目的:借南海事件来表明强硬立场,并最终影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只是,南海事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像五角大楼所期望的那样大。这就是问题的第三层面。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应对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而在这个头等大事上,美国需要与中国进行良好的合作。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希望因为南海事件而影响这种合作。毕竟,与摆脱经济衰退相比,南海事件的分量要轻得多。因此,从目前来看,可以推测,南海事件固然会给中美双方带来不愉快,但不至于影响双方注重合作的大势。

南海事件表明,在美国国内,仍有一些势力主张对华强硬,而且,这种强硬派不止存在于五角大楼。比如,一名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如此解读南海事件:这是中国对奥巴马政府的“初期考验”,而在2001年,中国曾对刚就任的布什发起过同样的“考验”。我们无法期望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的所有问题上发出一致的声音,但也要警惕,有时候,“杂音”也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麻烦。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