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大型历史群雕《收租院》20年首次走出国门开放展示
                            
日期: 2009/9/27 10:23:12    作者:王琼 牟伦美     来源: 重庆晚报    

  

在四川美院呆了20年,昨日,久负盛名的大型历史群雕《收租院》首次走出国门,在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展览场地——法兰克福申恩展览馆展出。记者通过网络联系到正在德国的重庆美术馆馆长冯斌,作为此次德国之行的主要策划人的他十分激动,“太轰动了!一百多家媒体前来报道”,不少老外看得目瞪口呆,还有德国艺术家在现场进行素描。据悉,“刘文彩”们将在法兰克福展出到明年1月,回国后,川美将进行专门的修复。

  走海路花两个月

  《收租院》的“出国”之路十分艰辛,早在1972年,德国第五届卡塞尔术文献展策展人塞曼就邀请过《收租院》前往展出,但因当时正值“文革”而未能实现,直到30多年后才终于成行。据悉,《收租院》全套作品共103件,装了20多个大箱,箱子里有防震的、防潮的,还有温度计,因为正好在上海美术馆做了展出,《收租院》从上海启程,走海路近两个月才漂洋过海抵达法兰克福。

  保额高达3000万

  据介绍,《收租院》此次德国展出,冯斌和法兰克福申恩展览馆酝酿了整整3年。2007年11月,德方还派其展览部主任等造访川美。整个展览的花费高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展品的保额则达3000多万元。“德国人很看重《收租院》,因为他们早就通过书本了解到了《收租院》,只是从来没有见过。”冯斌对德国人的热情十分感慨,“你比如,怎样固定雕塑又不对它们造成伤害,德国人光是试用胶水,就花了一周的时间,试用了11种。”

  展览采用开放式

  据悉,和国内的展览不一样,《收租院》在德国选择了开放式的展览,观众可以走到雕塑中近距离观看。衣衫褴褛的佃户、男的肩挑手推、女的背着竹篓、恶狠狠的地主、乱真传神的玻璃眼珠、裤子上清晰可见的皱褶……如此情态万千、生动逼真的雕塑,让许多德国人目瞪口呆,就差把脸杵在雕塑上了,但让冯斌更感慨的是德国人的礼貌,“他们就是再喜欢,也不会对‘刘文彩’们动一根指头,要是在国内做这样的开放式展览,刘文彩的指头早就折断了”。

  冯斌:德国人惊叹太逼真

  记者:对于中国人来说,《收租院》和大地主刘文彩是分不开的,很多人提起它,仍不免想到政治寓意,你觉得外国人能懂得吗?

  冯斌:《收租院》是怎样产生的,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用了五六种印刷品去讲述。德国也经历过封建社会,我想他们应该可以理解,但相对于故事,德国人对雕塑本身更感兴趣。

  记者:这次《收租院》在德国引起不小轰动,你觉得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冯斌:怎么会有那么逼真的作品?还是在30年前完成的。他们对这个很感兴趣。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