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在京揭牌开放
                            
日期: 2009/10/30 15:54:32    作者:     来源: 艺术国际    

  2009年9月28日,“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并向公众开放。据高名潞介绍,“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系非赢利的纯学术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文献整理、艺术展览、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等工作,旨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和交流。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年之后,现在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不仅在艺术创作和批评上面临继续探讨的很多现实问题,艺术体制和市场迅速的建立和发展对当代艺术而言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建基于市场的商业空间空前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支持的体制越来越强大。但是主要是以思想讨论、学术研究为主旨的非空间非展览的纯粹学术性民间机构却付诸阙如。在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空间的学术机制亟须建设和发展。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或许,只有成立了这样的民间的非赢利的研究机构,才能在市场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架起一种良性的通道。这样的民间研究机制在西方已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也有教训足资吸取。在中国,这种研究机构是第一个。它既是国际的,更是中国的。该中心是在美国纽约注册,在中国运作的学术研究机构。这样一种国际和本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立足于和国际学术标准接轨,便于调动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源,以图将这个学术研究中心建设并推广成国际性当代艺术研究的平台。

  当天下午,众多艺术界、批评界及媒体界的友人到场祝贺,包括对中国八、九十年代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家、批评家们也均到场祝贺。之后的晚宴上,高名潞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感慨万千,而朱青生则用了三个“恍如隔世”来形容此次盛会。

 “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要成果:

  2009年 “意派—世纪思维”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墙美术馆

  2009年5月31日,“意派——世纪思维”大型当代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包括三十多位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意派—世纪思维”不限媒介。绘画、雕塑、装置、建筑、影像都有。“意派”是一种表现社会声音、哲学思考和艺术批评的自由方法,它将打破美学和社会的分离。展览分长期陈列部分和正常展览两部分,选取五位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作为长期陈列。正常展览展示三十位左右艺术家,包括大陆、港台艺术家的近150件各种类型的作品。

  2009年 “中国现代艺术展”二十周年纪念及文献展 墙美术馆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9年2月5日,“中国现代艺术展”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墙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一九八九年二月五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不仅对“八五新潮美术”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也预示了九十年代当代艺术的发展倾向,它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展览中的枪声更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倍受海内外瞩目。时隔二十年,我们举办盛大活动以此纪念“中国现代艺术展”的跨时代意义。

  2008年 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 (1)——后文革的边缘艺术生态 北京水木当代艺术空间

  展览于2008年9月28日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开幕。该展览在艺术家和展览作品的挑选上都紧紧抓住“公寓”这个空间概念,并借此折射出“公寓”外部的政治、文学、社会氛围,而非仅仅平面地展示作品。展览将包括著名艺术家朱金石、秦玉芬、王鲁炎、关伟、马克鲁等在内的近四十位艺术家,展览形式囊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同时展出的还有艺术家自藏的距今30年来未曾面世的珍贵的老照片和艺术家本人的手稿。

  2008年-2009年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 北京市文化局 西班牙储蓄银行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30年》展览通过总结和回顾三十年来中国式“抽象”艺术的发展,并向观众展示四十多位艺术家多年来如何探讨并创造超越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之外举办的大型“意派”展览。该展在帕尔马、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巡展,为期9个多月。

  2007年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观摩展 北京墙美术馆

  “意派:中国‘抽象’三十年展北京观摩展” 于2007年12月16日起,在墙美术馆新馆举行规模盛大的观摩展,展览免费开放,持续到23日。这次展览汇集徐冰、朱金石、王鲁炎、谭平等40多位中国当代最顶尖抽象艺术家的80多件作品,它是明年三月赴西班牙巡展的“意派:中国‘抽象’三十年”展在北京的预展,是一次纯学术的观摩性质的展览。

  2006年-2007年 “无名画会”回顾展 北京德山艺术空间、TRA画廊、广东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本次展览总体展出作品达数百件,主要集中展出“无名画会”在1970年代所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是“无名”艺术家外出“写生”和创作的风景、人物和静物。展览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展示“无名画会”的两位灵魂性和导师性的人物,赵文量和杨雨澍的作品;第二部分集中展示“无名画会”其他主要成员的作品。该展不但试图梳理和澄清“无名画会”自身的历史,找到中国现代艺术中所谓的“纯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现象存在的本土逻辑性和合理性,而且也试图籍“无名”现象启发人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纷杂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005年-2006年 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主题展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Albright-Knox 美术馆、布法罗大学美术馆和安德森画廊

  此次展览将于2005年7月22日首展北京,在2005年这关键的一年展示对过去二十年的审慎思考。展览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二十年中甄选部分久被掩藏的作品,并邀请艺术家为此主题度身定制新的作品。继北京之后,该展还远赴北美,于10月21日,由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三大美术馆机构联袂合作——奥尔布莱特-诺克斯美术馆、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美术馆与安德森美术馆——展出这一鸿篇巨制。

  2009年 “意派”研讨会 北京

  2008年 中国公寓艺术研讨会(一) 北京

  2008年英国伦敦中国当代艺术高峰会议

  2007年 “现代性与抽象”研讨会 北京

  2006年当代艺术中的美学叙事——有关中国“抽象”艺术问题的讨论 北京

  2009年 《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西方古典艺术理论、现代主义理论以及后现代艺术理论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批评。作者指出,西方全部艺术史的核心是“再现”(representation)问题,无论古典还是当代都无法摆脱“再现”。“再现”主张对应和替代,也就是要求艺术与现实、观念、逻辑相对应或者相替代。这个“再现”观念奠定了西方艺术史中写实、观念和抽象三种基本艺术类型的基础。“再现”理论的特点是在艺术与世界之间呈现某种分离、极端和个别的存在状态。

  2008年 《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 (1)——后文革的边缘艺术生态》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出版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情境中,“公寓艺术”是过去三十年在野、实验和前卫艺术的存在方式之一。“公寓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展览替代空间(alternative space),而是一种不得已的甚至被迫地在体制外进行的艺术交流方式。所以,中国“公寓艺术”体现了中国前卫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特点,它没有任何私人或者政府机构支持和经费资助,完全是艺术家自发形成的独立活动和展览形式。因此,画室、展览空间以及沙龙等成为“公寓艺术”发挥作用的场所。

  2007年 《’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上下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85美术运动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前卫艺术运动。80年代中,近百个自发组织的青年艺术群体在全国各地涌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狂飙运动,对过去二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是199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的修订版。1987年到1988年高名潞和周彦、王小箭、舒群、王明贤、童滇一起合作完成了这本书。1988年五月交稿,本来应该在1989年出版,但是由于1989年“六∙四”事件的发生,此书受到审查,一直拖到1991年才允许出版。所以,准确地说,本书的书写内容和立场实际上都来自1988年之前。

  2007年 《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在今日美术馆2006年12月召开的《当代艺术中的美学叙事——有关中国“抽象”艺术问题的讨论》的研讨会基础上出版的一本文集。除了王南溟的“后抽象”之外,与会者的发言主题基本都是我预先指定的。尽管不成熟,但我还是期望能够展示抽象艺术问题讨论的不同角度。时下这一类由美术馆主持的学术研讨会正在增多,我期待通过这次组织会议和出版发言文集的形式促进当代艺术的学术讨论风气。

  2007年《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名画会是第一个在野的艺术团体。它比星星画会更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与“文革”艺术反其道而行之,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多年来,这些艺术家默默地作画,很少参与公开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家的“纯艺术”观念也和过去二十年注重社会性的时尚艺术思潮不相符。所以,直至今日,人们对无名画会仍很陌生,无名画会的活动历史、艺术家成员、他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观更是鲜为人知。本书对“无名画会”的历史、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客观、全面的介绍和研究,力求还原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历史,揭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文革”政治艺术所遮蔽和被当代美术史所忽视的一个重要侧面。

  2006年《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试图把现代性研究与艺术史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中国现代性的“整一性”特点,并且以中国现代性的差异性作为一种方法论,以“墙”的空间观念为依托,分析中国现代性作为一种空间意识如何不断地建构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和边界。书中涉及许多中国现当代艺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比如,中国先锋艺术如何在双重体制的复杂空间中生存;现实主义艺术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调整其再现的哲学;传统符号怎样被挪用为当代艺术空间;中国的观念艺术如何整合禅宗和反艺术理论,以求跨越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当代艺术如何“虚拟”现代都市奇观及其错位现象;怎样认识处于全球文化冲击下的文化“边缘人”和“女性艺术”现象等。

  理事会成员(姓名按照姓氏笔划排列):

  丁方、马可鲁、王明贤、王碧蓉、王鲁炎、王璜生、王小箭、王广义、王有身、水天中、毛旭辉、仇浩然、左正尧、冯博一、朱金石、任戬、刘小东、李国昌、李华生、李山、李占洋、宋永平、苏晏、考云岐、吴鸿、汪晖、汪建伟、肖鲁、何炬星、苏新平、苏笑柏、谷文达、张子康、张培力、张宏图、张洹、张晓刚、张晴、张羽、张雨方、张伟、陈小文、周彦、周国平、杨志麟、郑胜天、费大为、俞可、钟飙、徐冰、徐累、展望、唐庆年、殷双喜、淡勃、黄专、黄冰逸、朝戈、隋建国、喻红、曾兰莹、焦兴涛、舒群、蒋伟、谢素珍、蔡国强、蔡锦

  顾问:

Pearl Lam (林明珠):对比窗艺廊的创始人,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发起人

  Norman Bryson:UC San Diego 教授

  Mellisa Chu: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馆长,亚洲协会全球艺术项目副总裁

  冯骥才:全国文联副主席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