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外国政要在华演讲纷用古文套近乎 最爱“子曰”
                            
日期: 2009/11/20 11:04:16    作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Consider the past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这是在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上海演讲时讲的话,也是“温故而知新”的英译。
记者注意到,在华演讲时“露两手”中国文化经典名句,是许多外国政要的爱好。专家认为,这是友好与尊重的表现。

  1984年里根总统访华时,曾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两国关系;1989年老布什用“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中美关系破浪而行;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把孟子抬出来,笑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这一习惯也并非美国总统的“专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谈世界格局,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中日两国发展共同利益,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则笑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政要演讲时引用对方文化中的名言名句,并不是国际交往的惯例。”武汉大学WTO学院院长余敏友说,这不是普遍现象,但以此示好很有效,“除非很懂中国文化,否则这些引用应该是政要们的顾问团提前准备好的。有些句子具有政治含义,是为特定背景作出的特意选择。”例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就用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在中美邦交逐渐恢复正常之际,确实显示出尼克松的迫切心情。武汉大学教授、礼仪专家李荣建认为,外国政要以此来表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大家一听就懂,容易加深与东道主之间的感情。”

  外国政要最爱“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分别出自《论语》、《道德经》、《易经》,它们分别被福田康夫、梅德韦杰夫和希拉克引用。在政要们的高谈阔论中,先秦典籍频频亮相。

  政要演讲中,孔子可谓“领衔主演”,奥巴马、梅德韦杰夫、福田康夫都用过,希拉克虽然念的是《易经》名句,却不小心安在了孔夫子名下。另外,《易经》和老子也是政要们的“宝矿”,瓦杰帕伊那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相对而言,唐诗宋词还不如先秦典籍的“出镜”频率高。

  武汉大学古代文学教授陈文新认为这很正常:“唐诗宋词的哲学深度和格言化的力度,都不及先秦典籍。”他说,孔子、老子、《易经》在海外影响很大,成为外国政要的首选便不足为奇。

  卡特念晋诗拽晕中方接待

  引用名言“套近乎”并非屡试不爽。专栏作家翟华日前在博客中披露,美国前总统卡特访华时,就因引用生僻诗句,把接待人员弄得一头雾水。

  1981年夏,卸任的卡特到北京访问,一下飞机就在“中国通”的指导下念了两句中国古诗:“今世褦襶(nàidài)子,触热到人家”。因为太过生僻,现场接待人员立马晕菜。最后是《文学遗产》编辑部的编辑王学泰找到了该诗,乃晋人程晓所作《嘲热客》中的两句,有“客人来访,劳烦主人,感到不好意思”之意。翟华表示,因为卡特并非国事访问,所以他这样说有自谦、自嘲的意思。

  “《左传》曾记载,当时的外交家们发言时,多借《诗经》表达观点,叫 ‘赋诗言志’。当时《诗经》是本常见书,句子很好理解,做外交、对大众发言,当然要以通俗、好理解为首选。”武汉大学古代文学教授陈文新,对卡特的做法报以一笑,“做学问可以引用生僻诗句,演讲还是选大家都熟悉的引语比较好。”(楚天都市报 记者范宁)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