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文物回流的途径有哪些? 
                            
日期: 2010/8/13 9:46:39    作者: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日前,浙江杭州吴山通宝城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收藏展览,展览的近50件展品均为回流藏品,是浙江省收藏协会组织收藏爱好者从海外“抢”购回来的。近些年,海外拍卖中国文物引起国内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广泛关注,收藏机构或个人主动出击、“抢”购文物的行为屡见不鲜。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究竟有多少?文物回流的途径又有哪些?

  海外藏国宝


  据中国文物学会的权威统计,目前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千万件。它们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其中,国宝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权威数字则是: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拥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拥有的中国文物则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英、法、美、日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有中国文物2.3万件,内中不乏国宝级的绝品、珍品。如北齐的石雕菩萨像、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商朝的双羊尊、西周的康侯簋与邢侯簋、苏轼的《墨竹图》等。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目前拥有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达3万多件。流失在此最具代表性的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肖像》、宫廷画师沈源和詹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和《永乐大典》真本等。由于可称得上件件都是珍品,该馆所藏圆明园文物至今未正式公开亮相展出。


  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中心,拥有大量珍贵的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中国国宝。其中最著名的有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张萱的《捣练图》、宋代摹本即宋徽宗的《五色鹦鹉》、战国提梁盂及青铜器、 清康熙皇帝的玉如意和《乾隆帝后与十一位妃子肖像》等孤品。其中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以收藏中国文物之多而名声大噪——该馆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的陶瓷,800多件青铜器,1200多件玉器——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


  走私浪潮高


  据一位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负责人介绍,中国文物拍卖中心几度转移。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物在英国伦敦拍卖行兴起,直至60年代由于政治和经济势力此消彼涨而转移到纽约。80年代之后,香港凭借内地文物走私狂潮,跻身为中国文物的拍卖重镇。“走私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陕西、山西、河南等几个文物大省,第一天挖出来的东西,第三天就到了香港。”由于香港是古董进出口不受限制的自由港,很“自然”便成为走私文物进入国外的主要集散地。


  有知情者告诉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物走私狂潮骤起,香港成为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内地文物到了香港,随后流散到美国、日本、东南亚及中国台湾。我看过最远的流失到了挪威、丹麦、荷兰,德国与法国更不用说了,直接到香港来进货。”


  如果说境外交易让非法出境文物得以“漂白”,那么如何将文物贩运出境就成为境内外两个市场能否顺利周转的前提。海关总署监管司的一位官员曾表示,文物走私已经向集团化、现代化发展,走私方式日益多样化,从个人随身携带少量文物,发展到通过集装箱夹藏,以及通过邮运快件渠道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文物出境。


  有知情人士透露,每年约有10万件以上的文物先从中国各地汇集到洛阳、西安、兰州这几个内陆文物集散地,再通过铁路输往广州、深圳、福州等地,后经海路和航空货运抵达香港和台湾,最终卖到海外诸国。


  瑰宝何时还


  让流失海外的瑰宝早日回“家”,已是无数炎黄子孙与热爱中华文明的国际友好人士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中国国家文物局曾以2999万元的天价购回宋代米芾手卷《研山铭》,令人拍手称快。然而,流失海外数千万件文物购回是需要天文数字般巨资的。瑰宝何时把家还?难道都要像米芾手卷般巨资回购?


  记者了解到,现今中国文物回流大致有依法追索、国家购买、民间购买、捐赠4种方式,其中以追索难度最大。中国依法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依据《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及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但即便如此,在国际法律框架下的追索文物依旧是道路遥遥,困难重重。


  目前,中国已经组建起流失海外珍贵文物信息数据库,以及时、准确、高效地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依法追索。同时,有实力的收藏机构、实业家及个人也主动出击,透过国际文物市场回购流失的中国文物,形成一支壮观的民间文物抢救大军。例如,澳门著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捐款人民币700万元,用以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铜亭宝云阁流失的10扇铜窗,由美国友人花巨资从法国收藏家手中购得,并无偿归还中国。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