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民营美术馆能成为 “公共物品”吗? 
                            
日期: 2010/9/19 14:59:31    作者:刘晓丹     来源: 《美术报》    

 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公立美术馆便是一例。

  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中国最早的公立美术馆,是成立于1936年的“国立美术陈列馆”(现江苏省美术馆前身),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立美术馆,当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美术馆,以收藏展览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为重,藏品达10万余件。该馆承担国家实施大众美育的重任,建馆40余年来共举办美术展览数千场,仅2008年的“敦煌艺术大展”,便接待观众66万人次。

  和众多公立美术馆一样,“中国美术馆”提供的服务几近无偿。

  为了实现公共教育职能,中国美术馆长期对学校、少年宫等的团体参观、临摹或现场教学,给予免费。2008年国家要求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该馆逐步扩大免费范围,由原来只有儿童及70岁以上老人免费,改为17岁以下及60岁以上观众都免费。同时,该馆还在多项重大节庆日,实行免费开放。即便是付费参观,该馆的每张全价门票,也仅为20元。

  这种供民众无偿享用的物品或服务,在经济学中称为“公共物品” 。

  “公共物品”很多,包括自然界提供的江河湖海,也包括政府提供的国防和公园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所谓“排他性”,指很容易排除任何一个人使用;所谓“竞争性”,指因为某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例如蛋糕,主人可以阻止其他人吃,而且,某人吃掉后其他人就吃不到。“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例如无线电视,电视台无法排除任何一个人接收,而且,某个人的收视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收视效果。

  公共物品因为无法“排他”也不存在“竞争”,会造成消费者乐于“搭便车”。

  比如广场音乐会,因为观众即使不花钱也能观赏得到,所以没有人愿意为此买单。“搭便车”现象使“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无利可图,因此,私人市场并没有提供“公共物品”的积极性。但“公共物品”的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当政府确信某种“公共物品”的总收益大于成本时,通常会无偿提供或者给予提供者补贴。比如“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和运营活动,就得益于政府的专项资金,它无需为营利头疼。

  相对而言,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就没那么幸运了。

  1990年代末,喜欢当代艺术的房地产商建造起首批民营美术馆,包括成都豪斯物业公司的“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集团的“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大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它们为当代艺术家举办了大量画展,并以低廉价格收藏了大量作品。然而,美术馆的收藏、办展、研究、教育活动处处需要“烧钱”,当母公司经营不佳时便难以为继。几年后,首批民营美术馆因为资金等困境,纷纷倒闭或陷入低迷。

  没有政府拨款的民营美术馆,需要自负盈亏。

  它们如何营利呢?微薄的门票收入显然是杯水车薪。据统计,90%以上的民营美术馆与地产商有关,它们有多样的营利方式。有些通过兴建美术馆提高社区的文化档次,从而提升楼盘价格;有些以建民营美术馆为由征地,征得的土地大部分用于商业开发;有些名气较大的民营美术馆,通过为年轻画家办展,低价或无偿收藏他们的作品。此外最常见的,是以美术馆名做商业画廊,卖画赚钱。

  国内民营美术馆的经营,很像过去英国的灯塔。

  通常,设立在海上指引航船的灯塔是“公共物品”,因为它为船长提供的服务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每个船长都可以“搭便车”免费享受,所以,大多数灯塔由政府经营。然而,在19世纪的英国海岸却有一些私人灯塔,灯塔的所有者并不向船长收费,而是向附近的港口收费。此时的灯塔对于航船是“公共物品”,而对于港口更接近于“私人物品”。

  同样具有两面性的民营美术馆,在“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也许要徘徊很久。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