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艾未未呼吁:英国首相访华表达对人权关注
                            
日期: 2010/11/10 11:20:53    作者:     来源: art-ba-ba译自BBC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发表文章,呼吁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向中国领导人表达对人权问题的关注。

英国首相卡梅伦开始他的访华行程,随行的包括四位内阁大臣以及40多名英国商界领袖,是有史以来英国规模最大的访华代表团。英方显然希望这次访问能给英国带来经济利益,但同时卡梅伦也面临来自国内的压力,要求他在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提及人权问题。

英国媒体形容,卡梅伦此行如同走钢丝。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在英国《卫报》发表文章呼吁卡梅伦不要忽视人权,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弃最基本的人权信仰。艾未未说,卡梅伦应该要求中国领导人不要因为有人发表不同的声音就让他们“消失”或受到监禁。他还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不允许不同观点的情况下生存下去或应付重大挑战。

艾未未说,英国首相应该表示,如果中国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文明世界将无法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国家。他还说,他不认为这是西方的价值观,而是普世价值观。

关注人权

艾未未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不应该回避中国的人权问题。

艾未未说,“我觉得当英国首相来到中国,无论他做交易,还是进行政治或文化访问,都不可能无视这个国家的民主状态和社会进程。如果你是在与中国进行经济上的交易,每一笔交易都涉及到这个社会的基本问题,比如说言论自由问题,公民的选举权问题,结社自由问题,媒体和司法独立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构成了今天中国经济的这种变化,才构成了这个极权社会的效率。”他指出,很不幸的是,这种效率在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社会结构有效率。

艾未未表示,“我觉得,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到中国做交易的时候执意不谈这些问题,或者回避,或者装着没有看到这些问题,都将对人类长期努力所获得的价值有所损伤。”

他认为,所有发达国家在与不发达国家做生意的时候,都有义务重申人权的观点。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实际上是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经济掠夺,是在一种新的政治条件下的经济掠夺,是在一种新的技术条件的经济掠夺。

遭受软禁

中国异议艺术家艾未未的“监视居住”周一(11月8日)凌晨结束。虽然艾未未仍被警方限制在北京,但是在他远在上海郊区、即将被强拆的工作室,支持者仍然按照原计划举办了告别“河蟹宴”。路透社报道说,大约有400人参加了这次宴会。宾客中有人高喊“和谐社会吃河蟹”。艾未未计划周日以主办这次“河蟹宴”抗议强拆。他日前对BBC中文网表示,强拆决定背后有政治动机。

艾未未在解除监视居住后走出北京住所时表示,此次网友的广泛关注“将会终结一个不明不白的机构绑架一个明明白白公民的时代”。路透社记者发自上海的报道评论说,这次事件使中国政府成了他们本想禁止的一次行为艺术中的主角。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