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中国影像艺术最初的狂欢 
                            
日期: 2011/1/19 9:49:08    作者:王晴     来源: TIMEOUT北京    

  有这么一群人,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前市场化时代,他们热衷于“家庭制造”。而那些打着如此标签的作品,无疑成为了对“用思考生活”的一种邀请。


  1992年左右,通过私人关系和地下渠道,录像机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开始被中国大陆的艺术家所使用。虽然那个时期,国内的条件是如此艰苦,但中国的先锋艺术家们与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的联系还是更紧密了。


  在那个前市场化所主宰的时代,艺术家发现了一种独特且持续的方式去重构他们的艺术实践。在这种“求新”过程的持续性激励下,艺术实践被不断更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还没有定论的艺术品过时了,或者是行将消失,相反,从当代的观点来看,它们是一个光明的时代投射在我们面前的信使。


  原始年代生产出的任何带有质朴气息的先发性创造或是“致敬”作品,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前卫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直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斥,同时它的实验精神又不断向主流文化体系挑战,建立了非主流的审美价值和位置。


  王功新、汪建伟、徐坦、杨福东、张培力等艺术家都在那一时间拿起了手中的摄像机,开始了自己在通过表达不确定性和歧义的过程中,来展现态度的过程。


  早期先锋艺术作品的命运无外乎三种,家庭展示,海外展览或者被封。此次展览中展示了一些当时只有少数人才看到过的录像作品。


  “Out of Box”展览中,王蓬1993年只展出一天就被强行拆除的作品《墙》,比如李永斌1995年的作品《脸》,作为对离世的母亲的怀念,他在黎明时分将母亲的头像投射在自己脸上,随着白天的到来,母亲的影像消失,而他自己的形象重新回来。这件作品成为脸的系列的开始,也是早期中国影像艺术的标志之一。在过去的15年里,李永斌完成了17件同一主题的作品。它们都以艺术家自己的脸为对象,且全部完成于艺术家的公寓。


  有意思的是展览还特意选用了一些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官僚”家具作为展示这些有时代烙印的艺术作品的底座和作品档案,以方便观众理解这次展览对于那个年代的回放。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