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冲动是魔鬼:中国艺术经济新趋势
                            
日期: 2011/5/13 10:05:59    作者:顾振清     来源: 艺术批评家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艺术市场体系发展过快,动员资金量过大。无论是文交所、艺术基金、艺术品期货,还是拍卖行、艺术托拉斯、连锁美术馆,中国艺术市场体系所呈现出多线索、多层次的齐头并进势头,已与国际艺术市场模式完全不同,它不再拥有借鉴和模仿的对象。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闪现了近一百年来艺术史上难得一见的整体创新态势。

一直以来,欧美主导了当代艺术的原创。短暂的十多年的历史中,针对威尼斯双年展、泰特和MoMA、苏富比拍卖行、艺术巴塞尔、古高轩和白立方、ARTFORUM,中国现场出现了上海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保利拍卖行、艺术北京、唐人画廊和长征空间、LEAP。中国艺术生力军不止一次的将海外模式拷贝回来,成功演绎本土化。近年来,发生在北京、香港、新加坡、迪拜现场的一系列艺术事件证明,当代艺术新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以亚洲为中心迅速建构起来。其中的亮点无疑是北京和香港。然而亚洲各国模式之间,就算中国和日韩之间,却没有什么可借鉴性。日韩对欧美体制更多的是模仿和追随,中国则着眼于借鉴欧美模式后的自主创新。这种中国艺术体制的变革正在日新月异地演进,从而组装或发酵出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事实上,正如美术馆商业化在中国已经狂欢式地发展了七八年,不仅产生了以民营美术馆为中心的一个艺术托拉斯的产业链,而且迅速诞生了今日美术馆集团、民生现代艺术馆集团等行业巨头式的样板。它们的发展尚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其风险与希望共存的前景,毕竟策动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提升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能见度。相比较而言,欧美美术馆一向拒绝商业化。除了古根海姆模式以外,鸥美在美术馆商业化问题上的争论由来已久,体制创新也存在着价值观上的障碍。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的艺术产业链较封闭,艺术运营系统和市场终端的统一定制也许也限制了艺术的自由成长。中国艺术体制激情创新的长尾效应,已经孵化出不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盈利性的自身存活机制。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投资主导收藏和消费,是二级市场主导一级市场。这种逆反式的体制创新和市场创新也许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怪胎,但它却与中国本土文化环境、生活形态的更纠结、更密切相关。中国艺术市场体系与以画廊为主导的传统欧美艺术市场迥异的发展态势,似乎难以打造全球标准化的产业链。但是,中国艺术市场体系却可能拥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巨大潜力。可以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艺术品和艺术产业的投资热度在中国仍将不断升温。但是,对于艺术创业者而言,盘活地产和资金,甚至上市融资,都只意味着成功的第一步。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