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资助的科研项目(编号:09BG066)“中国公众艺术消费现状研究报告”,经过两年多的走访和调研已形成报告。根据报告显示,目前,近一半的城里人年度文化艺术消费不足400元,农村文化消费非常单一。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近半成城市居民
每年艺术消费少于400元
调研发现,我国54%城市居民听过“艺术消费”和41%的被调查者曾经参加过艺术培训,然而只有14%的被调查者每年在文化艺术方面消费达到1200元以上,49%的被调查者消费金额少于400元,占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居消费性支出较低。
电影、歌曲是城市居民最喜欢的艺术类型,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的艺术作品,城市居民愿意接受的最高电影票价在20元及以上的达到86%,而能够接受最高电影票价在60元以上的达到40%,反映了影视类艺术在城市居民中的巨大消费潜力。其次,书籍和小品、相声也比较受城市居民喜欢,占比分别达45%和47%。书法、绘画、雕塑、交响乐、音乐剧等艺术作品相对比较小众化,占比位于10%至20%之间。
城市居民在影视、音乐和文学等方面的花费最多,分别达到57%、49%和40%,远远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家居摆设也是城市居民艺术消费的重要方面。在新房装修时,63%的城市居民会购买雕塑、陶瓷作为家中的艺术藏品。
农村居民精神消费单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调研发现,农村居民精神消费单一,形式传统,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之时,形式需要创新。
“您有空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在2811位被调查对象中有2002位被调查者选择看电视、看电影,占比达71%。紧随其后的是打麻将、打扑克,有1192人选择了该项,占比达42%,表明农民精神文化消费比较单一,且基本上集中在娱乐性活动上,他们在空闲的时候基本上是选择看电视、打麻将、打牌等来消磨时间。
赶集、逛庙会、听戏等传统文艺活动因为具有广大的文化和群众基础,依然在农村具有强大生命力。数据显示,农村开展最多的活动是集市和庙会,包括烧香拜佛等,占比达35%。紧随其后的活动则是看戏、看电影和舞龙舞狮活动,分别达到了33%和27%。新的艺术形式如音乐会、展览会等其他活动仅占4%。
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是,高达27%的农村在过年过节没有任何文艺活动。
报告认为,过度追求电视、麻将等单一娱乐活动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单纯依靠那些不需要审美能力的娱乐节目带来的快乐和刺激极其短暂,人的生活因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需同步跟上。
艺术品消费呈年轻化趋向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教育水平对艺术消费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学历越高,艺术消费能力也越强,随着高等教育惠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青年的艺术消费能力远远大于老年人。
在年消费金额2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而20岁以下年轻人最高,达7%。对于艺术消费需求来说,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艺术消费能力也越强。在消费金额2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中,72%的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
不同的教育水平对艺术消费需求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历越高,艺术消费能力也越强。在所有调查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每年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下比例达到72%,高中及中专学历,比例为54%,最低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仅为27%。
艺术消费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精神文化修养,特别是艺术方面的修养。数据显示,至少具有一种艺术爱好或特长的被调查者每年消费金额在1200元以上的达到16%,没有任何爱好或特长者仅为10%;有艺术爱好或特长者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下者为45%,没有任何爱好或特长者则达到60%。
艺术消费需政府加强引导
在艺术消费上,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以自发为主。调研发现,居民迫切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能提供一些培训等支持。
72%的被调查者认为艺术消费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其次是为了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为获得精神情感的满足,分别达到51%和46%。社区活动是城镇小区居民参与艺术消费的重要一块,城镇居民对其消费需求非常强烈。高达73%的城市居民表示需要政府以街道、小区为单位,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同时高达78%的城市居民都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对相关的艺术培训提供支持。
在农村,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少部分自己做起了生意,成了个体经商户,还有一部分仍然留在了农村从事传统的农业工作。随着农村居民工作方式的分化,农村艺术消费潜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参加社保的居民有10%愿意接受最高50元的电影票价,而没有参加社保的居民也有9%愿意接受最高50元的电影票价,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有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和养老),但是因为缺乏多余的资金支配,社会保障与农村居民艺术消费关系不明显。
研究认为,农村艺术品消费需要加大基础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提供农民有经济能力消费的艺术作品,同时注重艺术消费的娱乐性,提供通俗易懂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村文艺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