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5位英国圈内人士对中国艺术品藏家各有看法
                            
日期: 2011/8/8 16:13:13    作者:     来源: ARTSPY艺术眼    

加文-图尔克作品《面孔》


  欧洲艺术基金会委托进行的“2010年的全球艺术市场研究”表明,在去年,中国以占全球23%的艺术品交易份额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美国以34%居于榜首,英国则以22%从第二位跌到了第三位。

  单是这些数据就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了,但它们仍然受到Artprice的质疑:其仅仅关注在公开拍卖行中进行的交易,称中国实际上应以33%的全球交易额而成为艺术市场的领头羊。

  实际上,无论中国现在是艺术市场的冠军还是亚军,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正迅速向东方国家倾斜。欧洲艺术基金调查称:“亚太经济组织地区的高净值人数首次与欧洲的高净值人数齐平,而他们的财富更多。”单独考虑中国人口的指数增长,欧洲注定会很快落后。以下5位英国艺术界的重要人士,就英国艺术界对这种发展趋势的反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亚历山大-布莱希克,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总监

  我并不感到惊讶。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它拥有数量极大的人口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因此,他们会购买更多的艺术品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中国正在变成一种主要的力量。英国的确算是一个销售中心,但它自身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英国的拍卖行以及许多英国经销商都在向中国藏家销售艺术品,而这些中国藏家成了英国艺术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艺术市场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销售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中国艺术品。这在任何一种经济的发展阶段都是正常的。我十分好奇的是,这些中国藏家中有多少人接下来会开始购买国际艺术品,用法国家具来取代明朝的家具。我对此持乐观态度,我也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利益将会扩散至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各处。

  阿莱克斯-塞恩思伯里,收藏家、Raven Row画廊创立人之一

  这是一种相当奇怪的现象,因为它与财富、甚至是新的财富无关。我记得当新的财富涌入一小部分俄罗斯人的手中时,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购买当代艺术品。有趣的是,在中国出现的富商仿佛直接就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艺术投机买卖中还存在十分疯狂的金字塔现象。中国文化具备一种投机买卖的历史,这或许也为艺术市场的发展注入了一定的能量。

  加文-图尔克,艺术家

  现在,中国明显比英国存在更多的消耗品收入。这样的艺术世界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艺术市场看起来确实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中国存在一种明显的拍卖引导的现象,并且看起来受到了商业趋势的深刻影响。

  中国人拥有不同的期望值和价值观。例如,他们很重视模仿的观点,以及一件事物是另一件事物的完美复制品这样的事实。而在西方,每个人都更看重原创。

  英国很可能不会再回归第二大艺术市场的位置了。但我认为,未来人们根本不必以国家界限来描述这种创造性的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界限将会被打破。

  菲利普-多德,英国政府创意产业顾问、多德创意主席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为止,中国将出现6亿中产阶级的消费者。这比北美或欧洲的总人口数都多。他们中的一部分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正从购买产品转向购买体验。艺术市场紧跟着奢侈品市场在全中国繁荣起来。

  由于历史问题,中国没有机会去做那些美国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所做的事。我的观点是,在当下,许多人都开始在中国购买艺术品,这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增加自豪感的行为。大型博物馆也纷纷建造起来——中国希望能追赶上其他国家的步伐。中国藏家在购买了许多中国和亚洲艺术品之后,继而开始购买西方的艺术品,整个亚洲也围绕着中国开始了自己的重建。这就是香港如此繁荣,画廊纷纷离开纽约军械库艺博会,转投香港国际艺术展的原因。

  西方国家的画廊已经开始在中国成立分部,这点我不感到惊讶。佩斯画廊就是一个先例,高古轩画廊也在香港开办了大型的艺术空间。毫无疑问,新的购买势力存在于东方,而不是萧条的西方。如果说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美国的话,那么看起来21世纪将要属于中国了。

  尼尔-沃恩曼,豪瑟-沃斯画廊总监

  当前,很明显有来自中国的利益流入。我们与越来越多的亚洲藏家合作。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我们本身也是这个市场的组成部分。亚洲具有巨大的潜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和韩国观众来参加国际性的艺博会,他们都急切地渴望了解更多的西方艺术。

  但我认为欧洲艺术基金或Artprice所做的调查应更加精确,我十分怀疑中国藏家是否成了西方画廊中当代艺术作品的最大买家。我认为他们也许只是印象主义艺术作品的最大买家,因为在那里存在大量的相关宣传。

  有许多中国游客来参观我们在伦敦萨维尔街上开办的新画廊。他们来了解我们的艺术家、国际展览计划以及画廊空间。对我来说,当看到修建在北京和上海的私人博物馆的建筑计划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不太适应。许多藏家则有更加长期的考虑——他们希望在中国也创造一种当代艺术的环境。中国潜在收藏家的数量迅猛发展,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振奋的时代。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