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法国大使白林与艺术8创始人佳玥和艺术8奖获得者柏区科交流
初入原中法大学遗址改造而成的中欧艺文之家——“艺术8”项目,映入眼帘是这个兼具中式古韵和法式欧风的百年古建,其前身曾经是由中国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李煜瀛(石曾)先生与时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创始人之一的蔡元培先生共同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法国大学的Voltaire服尔德文学院校址,20年代初期,近千名包括中国政治领袖周恩来、邓小平在内的热血青年在此勤工俭学,远赴重洋法兰西求学。这批出国潮见证了解放前夕中国崛起期间国人对欧洲创新教育和文化的探求。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原中法大学遗址改造而成的中欧艺文之家——“艺术8”已完成部分改造,再现了尚8-CBD艺术8的法式风格的同时,花木扶疏,绿叶成荫,有历史、故事、红柱青瓦的古建筑为这里的艺术8更增添了一份庄重典雅的气质,在这一古建筑形态与历史痕迹完整保留的难得之地,复兴原始功能,延续百余年前中法文化交流的宗旨,成为今日延续中欧文化交流、开放而精致的艺文之家。2011年10月15日下午迎来了“艺术8奖”获得者——柏区科(Patrick Neu)作品展,展出艺术作品20余幅。来自政界、驻华使馆、商界、文化界、艺术界、媒体界等百余人出席了下午活动,其中包括法国前总理,现任上议院议员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驻华大使白林,瑞士驻华大使顾博礼及夫人,法国文化参赞周子牧,艺术8创始人佳玥女士,尚8文化集团创始人,艺术8创始人之一薛运达先生等。

柏区科代表作
继罗马美第奇别墅(1994年)和日法交流会馆(1999年)之后,法国艺术家柏区科带着好奇、些许成见和对在被中国文化充分渗透的思想准备下,来到中国北京位于皇城根儿下原中法大学旧址的尚8艺术8大院,深信他能在这一不同寻常的环境中“完成一些在法国永远不能做成的事情。”
思想开放但有所准备,他很清楚即将迎接他的这个大千世界需要了解他向往之所。艺术家因此选择通往仍在浇灌中国艺术作品创作的传统技艺与姿态的核心:墨与纸。为了将灵感转化为经验,他必须离开北京,走出工作坊,旅行直至安徽省。在那些圣殿般的工厂中,柏区科与工厂主结识,呼吸墨的馨香,学习用手裁剪纸张。之后,柏区科不满足于仅仅观看和学习,他自己也走上了用墨之道,以属于他自己的、游戏而别样的方式。他的“中国”墨因此完全不是对传统山水画或书法的模仿,而是在面对一种新的颜料时促使他再一次进行创造的实验。这些偏离了其传统功能的墨锭此刻被用来为图象划定边界,如同河流的两岸。艺术家像个孩子一样玩耍,他那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自由随意依旧是能够给予一种千年传承技艺的最好献礼。
“18世纪艺术家去意大利罗马,19世纪去法国巴黎,20世纪去美国纽约,21世纪应该来到中国北京。”正是基于这种信念,艺术8创始人佳玥(Christine Cayol)、尚8文化集团负责人薛运达和来自于经济、艺术文化、教育、通信和新闻等不同领域五位国际知名人士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在法国成立了艺术8协会。协会的初步举措便是设立了艺术8奖,甄选获奖的艺术家将被邀请来到北京,在充分感受中国丰富的创造力、充满活力的现代性和国际化的激情的同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驻地创作和交流,这个项目在巴黎的顺利启动令巴黎各届为之鼓舞并期待,法国驻华使馆给予该项目极大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爱德蒙得洛希尔集团(Groupe Edmond de Rothschild)、爱马仕集团(Hermes)和欧创公司(Altran)的赞助与支持。这个项目的实施无疑对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意义独到而影响深远。

众嘉宾在艺术8主展厅合影
艺术8不仅是一个画廊,更是一个文化艺术的创新之地,是艺术家的家园。原中法大学新址的室内设计聘请了法国设计师Caroline倾情创新,一方面强调遗址的历史性、复兴并还原原来的建筑风貌;另一方面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不仅有收藏百年的中式家具,更有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色调、软装饰。特别用心之处,在于沿用了尚8-CBD艺术8项目的经典橙色调,打造出柔和、浪漫的法式情怀,又让观者找到情感的延续。
由佳玥女士与薛运达联手创建艺术8正以开放、热忱的态度,承载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文化讲座、时尚发布等活动,不断吸引着关注艺术、关注艺术生活方式的人们,成为北京皇城根脚下的又一处艺术家园,是中欧文化共通、人民相互了解的平台。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他会全力支持尚8艺术8的发展,同时也呼吁使馆及各界也给更多支持,期待艺术8成为中国北京国际艺术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