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

著名当代艺术家展望

展览海报
2011年11月5日下午,由著名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何桂彦策划,著名艺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著名艺术批评家与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任学术主持的“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将在寺上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也是主办方寺上美术馆长期策划和筹备的首个展览。为了能让大众享受到这一雕塑界饕餮盛宴,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3月1日。展览以中国当代雕塑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共展出了包泡、隋建国、徐冰、傅中望、展望、梁硕等54位在中外享有盛誉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展览在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发展史同时又将探索当代雕塑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和批评家鲁虹
展览通过三大主题“文化思想的反拨与艺术本体的回归”、“介入现实与观念革命”、“物、剧场、身体与雕塑边界的消逝”勾勒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三十年基本发展线索和轨迹,并在每个主题中针对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隋建国的《地罣》系列创作于1992年—1994年,艺术家选用石头、钢筋等材质,用钢筋捆箍自然的原石。20余块大石头,每一块石头的重量都在100公斤左右,当它们被螺纹钢筋焊成的网所紧紧束缚的时候,石头与钢铁两种不同物质材料的搅结、束缚和挣脱,以此来喻示人生与社会,人工与自然,这两种最坚硬的力量之间所呈现出的最极端的对抗、冲突、禁锢,抑或是伤害。傅中望作品《被介入的母体》,是艺术家“榫卯结构”的深入和延续。艺术家立足于当下的文化经验向传统学习,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中提炼出具有现代构成雕塑的审美样式,实现了本土语言的当代转换。同时,以榫卯为母语的作品,不仅蕴涵着阴阳相生的中国哲理,而且,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也能为当代雕塑文化现代性的转换与嫁接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论。

展览现场
展览在强调雕塑艺术史梳理的同时,全力推荐、呈现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实验和具有前瞻性的作品。高磊是一位善于运用生活中日常的现成品作为创作素材的艺术家。《旋转》借用了电动装置,将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颠倒安排,使其摆脱人们日常经验的束缚,在观者面前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状态。这件作品持续探讨了权力对社会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思维的塑造与腐蚀,由此引发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设想与建构等诸多新的话题。高峰的作品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旅行箱为原型,放大改装成一个载客观赏用的导览车,从而形成一件可以互动的雕塑作品。作品在探讨作品与观众,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关系的同时,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意识的层面,并试图以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来反思当代的日常社会生活。
“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严谨的学术、专业理念正与寺上美术馆差别化和专业化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寺上美术馆是一家以当代雕塑为主,涉及装置艺术、架上绘画的展示、收藏、研究的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更是一家立足雕塑的差别化、专业化美术馆。寺上美术馆位于顺义区北六环外,火寺路东,占地4万平米,内含1、2、3号馆、独立影院、实验剧场、研究所、典藏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有咖啡厅、休闲茶室、艺术品商店、艺术私塾、书店、艺术小酒店等。通过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和独特新颖的建筑空间,寺上美术馆也正努力打造成独树一帜的体验式美术馆。让人们沐浴在美的氛围里,使心灵和情绪得到舒缓与安慰,让疲惫紧张的现代人在这里得到平静与省思。
寺上美术馆将发挥其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职能和属性,希冀通过举办一些列学术主题展览和艺术活动,为公众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扩大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和理解力。美术馆将于每周六向公众免费开放,届时公众可以免费参观美术馆进行中的展览。寺上美术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列“亲子坊”活动,美术馆不仅将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参观讲解,父母还可以一同参加孩子们的绘画、陶瓷制作等艺术教育活动中,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寺上美术馆的成立可以让顺义区的人们享受到优质的艺术服务,让顺义区的孩子们接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走进美术馆不仅会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更重要的是将培育他们当代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寺上美术馆的建立能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让大家在寺上美术馆能真正的理解艺术,感受艺术,享受艺术。
寺上美术馆作为胡萝卜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一个重要的配套工程,其不仅是一个公益性的非盈利文化设施,它还将立足顺义,融入社区,营造本土文化生活圈,以“美学经济”思维,将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文化名片,并最终形成国际知名度,带动区域文化经济发展。顺义是首都建设的重点新城,文化建设是顺义打造世界城市重要功能区的有效支撑,是顺义区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寺上美术馆作为顺义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在满足顺义区域公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文化的自觉,提高了文化的自信,并且实现了美术馆由服务艺术家转向服务公众为中心的职能转换。从更深层次讲,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完美实现。作为胡萝卜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重要服务功能的寺上美术馆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会成为顺义地区的一个新的文化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