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生活在地球上的某处,艺术作品也总是在特定的地域萌生与结果。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阐明了地域对艺术创作的物理性影响,不仅如此,地域在心理层面的影响也同样深刻地决定了艺术创作和艺术家本身。相对于古典艺术的创作而言,当代艺术家早已不再具有唯一的居住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艺术家满世界飞亦已然成为家常便饭,甚至,“你从哪来”这样简单的问题有时也变得难以回答。
在今天的现实中,尽管各地艺术区发展方兴未艾,地方艺术也在艰难中前行,然而,相当数量的艺术家依然选择了来到北京,或者常年两地奔袭。
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是也。在多座城市间生活与创作被很多当代艺术家看作一种必然。自然,“在路上”的“游吟诗人”是一种浪漫的理想,但或许也是一种艰难的生活现实。这种状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艺术家们的生活和创作。本期“焦点”栏目以“双城记”为主题,为读者朋友们解读“地域”、“跨地域”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特别策划”栏目则关注着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现象,同时阐释不同地域背后的文化生成逻辑。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到哪去?”是后印象派艺术家高更早在百年前通过绘画提出的人生命题。或许,只要人类还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这些问题就依然得不出答案。然而,探索和追问这些命题却是现代艺术一直以来的终极目的之一。本期杂志为大家带来了以“制造世界”的主题的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盛况,各国纷纷在“水城”威尼斯设立国家馆,用艺术来探讨制造世界的方式;此外,“活动”栏目还为大家呈现了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在每个炎热的六月,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由此告别求学生涯,踏上独立的创作之路。诚然,明天就在眼前,然而,我们究竟要去向何处?
2009年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