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等于零”引起的争议至今还在进行中,但对于中国画衰落这个事实,争议就小多了。齐白石以后的任何一位中国画家如要称作大师,都会有人提出非议。原因何在?这要从根本上说起。
中国画的表达方法依赖于笔法。中国画的笔法就是中国书法的笔法。中国画家在唐以前与书法家相剥离,而宋以后书家画家则集于一身。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王用笔》曾发问:“或问余以顾、陆、张、吴用笔如何?”最后得出的回答是“书画用笔同矣”。而这些画家尽为唐以前人物。谢赫在其《古画品录》著名的六法说中第二条就提到了骨法用笔,所列画家亦多以笔法论高下。自宋人明确提出文人画的主张,对书法笔法的强调就更多。苏轼有《自题郭祥正壁》诗:“空肠得酒芒角生,肝肺槎牙成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写向君家雪色壁。”明确提出写画的主张。王学浩《山南画论》对文人画更作了详尽的阐释:“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周星莲于《临池管见》中更明确说到:“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
20世纪初,西方绘画大量传入中国。而此时的中国画因陈陈相因,笼罩在“四王”僵化的笔墨之中。在令人耳目一新的西画面前,许多人大声疾呼,要求绘画革命。康有为首先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观点,在20世纪初展开了美术革命和中国画前途的大讨论。讨论首先从声讨文人画开始,认为文人画鄙薄院画,过份强调写意,是导致中国画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后,虽然有陈师曾的极力反驳,但中西绘画的融合则成为一种大趋势。西化重素描,国画重书法。西画的介入导致书法(笔法)的衰落,国画的衰落遂不可避免。20世纪主要画家的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吴昌硕是近现代书画的分水岭,此后的文人画无不在其影响之下。其艺术之路是由辞章训诂、篆刻、书法、绘画这个路子过来的。据说吴昌硕五十学画,成就他的基础是其雄厚的书法篆刻功力。齐白石则是先雕花,后刻印,再习画。吴昌硕的厚重、齐白石的刚劲都缘于他们的篆刻及篆书功底。黄宾虹被认为是以学养养绘画的大师,更是一位精通书法的巨匠,所以他才有“画以善书为贵”的言论。陈师曾是20世纪初中国画走向大辩论中坚持传统的主将,他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画法与书法相通”的观点,强调了诗书对绘画的重要作用。余绍宋则自诩“字第一,画第二。”其意显在强调他的笔墨功底。高剑父为岭南派首领,其国学修养、书法造诣都相对较弱,因而绘画的意境到底不高,其弟子则每况愈下。吴湖帆是一位以摹古见长的画家,他的书法纯正秀雅,但气息欠高古,笔致欠浑厚,画作也终未达到超迈之境。朱屺瞻是从西画转入国画的画家,其书法较差,设色运笔一味霸悍,缺少余韵。徐悲鸿是一位绘画天才,他选择了融合中西,书法功底较好,但不如齐白石,也不如黄宾虹,故其国画笔墨意境都与齐、黄相去遥遥。刘海粟笔墨苍劲,书法虽然不象吴昌硕、齐白石那样精湛,但对书法笔法的理解却非常到位,足当大师之称谓。 溥心畬干脆认为学国画的途径只需读好四书五经,练好书法即可。他的书法雅美入古,画便极得古人笔法,神完气足。潘天寿花鸟画的成就仅次于吴昌硕与齐白石,与黄宾虹合称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但在四家中,他排在第四位,书法也是第四,这大概不是偶然。李苦禅是齐白石弟子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其书法跳出了齐白石,便有了自己的画风。吴门、齐门弟子成就平平者主要原因便是书法篆刻未学到家。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最为活跃、最有天才的一位画家,他在前述四家之外另立格局,与其奇崛灵动的书法不无关系。林风眠被尊为中西融合的大师,但他认为书法和绘画究竟是不同的东西,因此他的画与其说简逸不如说简单。可以说,林风眠正是中国画衰落的始作俑者。关良的戏曲人物画趣味的确不错,笔墨却无足谈――他几乎不懂书法,接下来的就更不值一提了。王雪涛花鸟与齐白石不是一路,较为写实。他的书法一般,所以画作对色彩的依赖比笔墨要大一些,意境自然降低。另一位以花草果蔬见长的画家郭味渠,书法只能写而已,法度则还有一定问题。他的画便提炼不到一定境界,连潘天寿都还有距离。蒋兆和是以人物画成名的,他的《流民图》无疑已载入史册,但他的笔法终归不属一流。他晚年说出了“画中国画,要写字,一定要写,不然不理解国画笔墨”的话,但为时已晚。傅抱石山水画格调在宋以上,原因是他对中国绘画精神的理解,其书法篆刻造诣也很高,个性也明显,最终演化为他极具个性的绘画笔墨。陆俨少作为一代山水大家,成就不在傅抱石之下,笔墨实在其上。他的山水云雾旋转、笔墨流走,一派天机。陆氏自谓其书“盖旷二三百年而或无一人焉”,非无端狂语也。黄胄的线条已经不是毛笔的线条,他的画简直不登大雅之堂,只毛驴稍稍具备国画简逸的特征。叶浅予略好一些,但笔墨也不太过关,尤其背离传统。而他们都不是书法家。李可染是二十世纪末足与陆俨少相抗衡的山水大家。他的笔墨极度厚重,与他的“酱当体”书法是协调一致的。李的画作“文气”不足,但笔墨功力掩盖了他的不足。陈子庄说过“画画的人写字要超过专门写字的人”,可见他真懂得国画的奥妙。他的书法轻灵曼妙,金石味稍稍不足,其画笔墨也便不够厚重。黄秋园亦善书法,风格与李苦禅相近,但似乎不如李厚重,尤其不如李洗炼,这同样反映在他的画作中。长安画派领袖石鲁,书法极野,极胆大,金石味也足,但不正统,这就造成了他粗犷甚至粗野的画风。吴冠中的国画不称其为国画,因为他不懂中国文化,更不懂中国书法,所以,吴冠中的“中国画”真正是笔墨等于零!
由此可知,20世纪的画家,在书法上一代不如一代,这最终导致了绘画笔法的衰落。比如,李苦禅、李可染不如齐白石;齐白石也不如吴昌硕;王个簃、诸乐三不如吴昌硕;何海霞也不如张大千等等。再往下的一批画家,大多从美术专业出来,书法就更没有着落。笔墨技巧不能过关,成就大师如何说起?近闻友人言,以后美院招生将加考书法,不知可靠与否?此举或许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