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中国文人艺术的当代命运
                            
日期: 2010/8/9 9:47:10    作者:     来源: 南方日报    
中国文人艺术的当代命运(组图)
  白谦慎教授

  核心提示

  复活,还是更加衰微?

  文人书画,曾经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精英分子最真诚、最风雅的灵魂,然而传承至今,我们不得不怅然地接受这个可谓沦亡殆尽的事实。

  然而,不知是喜是忧,中国文人书画拍场倒是一派沸反盈天的景象。

  2010年6月3日晚10时,北宋黄庭坚《砥柱铭》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专场上以8000万起拍,最终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烈竞夺,以3.9亿元落槌,打破中国艺术品单件拍卖成交记录,打破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竞价阶梯最高价纪录(以千万竞价),成为一个新的传奇。而至今传来的消息是,拍卖公司称,买家的购买行为至今进行得很正常,此事并非又一出双簧。

  2010年7月落槌的西泠春拍上,沈从文的十六件书法爆冷全部成交,成交价位从十几万到五十余万。今天的人们如此追捧沈从文的书法,可以说,不只是表达了对这样的一位文人仰慕和追怀,更多的是通过他的墨迹试图穿越那个岁月,去感受一个从“旧学”时代成长起来的读书人对文化传统难以释怀的深情……

  从天而降的激情,何所从来,从何所去?

  如果排除房市股市泡沫被挤入艺术品市场的因素,如果排除政府“定向拍卖”的日益谨慎和淡出正规拍卖场这些影响成交价的客观因素,我们是否可以祈祷,文人艺术的审美趣味正在迎来一波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回归?

  我们专门寻来波士顿大学专研中国文人艺术史的专家白谦慎教授,问个究竟。

  文人书画:精英的艺术

  记者:中国文人艺术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价值何在,文人字画在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中为何如此地位尊崇?为什么文人艺术的核心是书法?

  白谦慎:文人艺术是中国在世界艺术史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艺术最有特色的现象。四顾寰宇,除了韩国与日本受中国影响也有些许之外,在欧洲和其他地区都见不到。特点是和宗教关系比较浅(和禅宗的理念若即若离),参与者同时兼有多种身份,社会地位比较高。

  文人艺术,是字、画、昆曲、古琴等等艺术的综合体。而我认为,书法是文人艺术的核心。篆刻,被称为铁笔,是后来延伸出来的,文人画格外讲究笔画,是书法的延伸,文人画还特别讲究题跋。这些都是围绕了文人书法这个中心点渲染开来的东西。

  书法在中国这么受重视,和中国政治传统、汉语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中国集权制之后,帝国的管理是文官系统,需要书牍,即政府文件。中国语言各处不同,语不同音书同文,书牍对维持统治一致性非常关键。因此科举制度中,书法也是考试内容之一,虽然并非单列科目,但考生若书法不好,绝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中国历代统治者中许多是书法的超级发烧友,唐太宗特别喜欢书法,在欧阳询和虞世南过世后,他问魏征还可以和谁讨论书法,魏说还有褚遂良,他才稍有释然。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小幅康熙像,画着拿毛笔在写字。另一藏品是雍正皇帝题壁图。

  由于中国古代的创作、欣赏的主体是精英阶层,所以艺术史家列文森就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书法:精英的艺术。

  文人主政在历史中“退场”

  记者:但如今这个传统是不是已经彻底死去,变成一件古董了?一个自有汉w以来传承千年的传统,为什么会衰退得如此彻底?

  白谦慎:关于文人艺术的现代命运,我先来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先后出场,一个叫吴大澂、一个是毛泽东。

  吴大澂,清末苏州人。他的老师是李鸿章,和翁同和是同乡,张之洞是他的儿女亲家,袁世凯也是他的儿女亲家。仕途可谓左右逢源。他是高官,但也是许多艺术门类学术门类的划时代的专门家。他写的《古玉图考》到现在还是学者们参考的书籍,他对20世纪的古文字学影响非常大,同时他还是晚清篆书最高成就者之一。一个官员,能取得这么高的学术艺术成就,不可思议。他和朋友之间写信都用大篆写,儒雅到不可思议。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现象还不是孤立的。高级职位常由这样的学者来担任。

  文人主政,对艺术形式和遣词造句细微差别的玩味,而不是对实际有用技术的探求,成为知识表达的主要方式和权力核心的实际内容。

  甲午战争的时候,吴大澂主动请缨,和翁同和说,他研究出了一种和诸葛亮一样的,可以打败日本人的阵法。为什么一个文人想去挂帅呢?因为这个人特别喜欢收藏古代将军印,有二十八方之多,所以他的斋号叫二十八将军印。甲午那年吴昌硕就送给他一枚“度辽将军印”。而未来的战场就在辽宁,在吴大澂的文化想象中这就是上天的意志,让我去度辽。当时从武器、军事实力对比来说,中日差别不大,而吴大澂在湖南做官,准备带去前线的湘军是著名英勇善战的军队。结果一拉上战场,马上遭遇惨败。黄遵宪就写了一首《度辽将军歌》嘲笑他:“八千子弟尽催着,所幸腰间印未失。”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这首措辞尖锐的诗在梁启超《新民丛报》中刊登,而该报的热切读者中就有毛泽东。

  因为吴大澂的湘军惨败,甲午战争对湖南子弟的打击记忆犹新,出国的,去欧洲去日本留学的,湖南子弟特别多,改革意识特别强。那种挥之不去的屈辱和嫌恶深深埋入了改良人士的集体记忆中。

  于是我们第二个主人公毛泽东出场了。

  技术官僚的出现中断了文人书画传统

  说毛泽东的故事之前,我们先说说文化书画传统中的印章。印章在中国出现不是最早,比巴基斯坦和南亚都晚,但关键是中国人一直延续下来了,是权力、财富、品味的象征,赋有多种历史意义层次。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被毛泽东义无反顾地给抛弃了。毛主席喜欢写字,但很少盖印。

  毛主席喜欢写字,但他真正提倡的艺术是版画,次之油画,都是能够鼓舞人民大众参加革命的艺术形式。他也题字,但并非作为革命的武器。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毛泽东题,背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碑文,是周恩来题,都没有用章。毛泽东题“北京大学”也没有用章。1958年人民大会堂落成的时候,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请毛主席题字,文人画家傅抱石专门刻了一个很好的印章,要毛主席盖,被很没面子的拒绝了。虽然毛主席也有章,齐白石给他刻过。吴朴堂给他刻的“毛氏藏书”的章在毛主席批注的二十四史里面盖得非常多,但这些在他生时我们并不知道。

  这种与中国传统态度上的疏离,实际上是和政治精英的结构发生变化是有关的。像吴大澂这样的传统士大夫,在近代化过程中,本来应当是直接跳到技术官僚,但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出现了革命干部这个群体。特别是毛泽东又有意和文人保持距离。特别重要的是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废除了文人的体制性基础,导致文人这个阶层的衰落。更为根本的一点,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效率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日益价高,外交是外交、工程是工程、法律是法律、金融是金融。毛笔,当然比不过钢笔甚至电脑书写更方便,最终导致了文人艺术的衰落。

  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了政治精英集体退出了文人书画传统,他们的公开爱好发生了变化,现在领导人的兴趣爱好大多和西方有关,邓小平玩桥牌,江泽民表演钢琴……在公众形象的塑造方面,透露出新的信息,不会像康熙和雍正一样拿着毛笔来亮相。

  当代书风有太多浅薄的表演性,是一种展厅文化

  记者:你说精英集体退场,如何理解我们高校里书法专业层出不穷这一事实?

  白谦慎:对当代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除了群众参与之外,培养书法专业的高等院校非常多,中国美院有,中央美院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华中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都有。但是培养的这些书法专业人员的特点与“展厅”文化有很大关联。具有表演性的,这样就加了许多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东西,甚至妖言惑众。当代书法正在丧失大众的尊重。而书法既然是文人艺术传统之核心,其实更多是综合素养的集合,按照西式分科来进行教育,效果是否好,值得商榷。更关键的是,文人艺术传统其实是养心修性的学问,自娱性的,非表演性的,现在书法、古琴都成表演了,非常非常的悲哀,它的兴盛只能证明它的衰落。

  和平久了,好的东西正在慢慢回来

  记者:文人艺术在当代复兴有望么?您觉得这一传统还有必要复兴么?

  白谦慎:传统的精英文化有相当的稳定性,文人传统从汉代到清代一直统治下来,始终是精英的文化,而且上至皇帝下到士绅,包容性很强。但现在中国精英阶层有什么共同性的文化,真是说不出来,这一点挺令人惋惜。打游戏、打高尔夫、去名牌店?精英们的爱好,哪些像书法那样可以那么深的触动灵魂?我真的概括不出来。

  你问我文人艺术传统是否复兴有望,我只能说不知道,不清楚中国艺术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最近二十年中国艺术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毫不夸张。

  但我始终抱着微微的乐观。太平久了,好的东西、精致的趣味慢慢会回来,对官员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都在慢慢地回来。人们一定会从暴发户或者小市民味的消费和爱好中清醒过来,慢慢接触那些和灵魂更近的东西,慢慢的,大师就会出现。

  其次,美国的列文森提出中国文化的“业余”精神,他和展厅不同,因而有轻松、从容的大气、不斤斤计较,体现“游于艺”的传统。仅作为一种精神寄托,“逸笔草草,聊以自娱”。最后,就是从宋代开始讲究的“雅俗”,格调高雅。

  别让文人字画收藏成为俗不可耐的斗富和比傻

  记者:我们听说您曾经申请过一个课题,专门研究中国历代和当代政治领导人的书法情结?

  白谦慎:对。我注意到一个蛮有趣的事实,毛泽东之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题字都不盖印,这似乎成了中共一个默认的传统。邓小平的字非常好的,江泽民不但会刻印,而且刻得非常好,前两年还请篆刻家到中南海给他刻印,但在总书记任上,他题字从来不盖印。据我所知,在中共的领导人中就薄一波盖印。然而在台湾,完全不同,从蒋中正到蒋经国,到李登辉,到连战,都很喜欢盖图章。作为艺术史的研究者,冷眼旁观,会觉得非常有趣。政治精英往往是人群趣味的引导者,这里体现的许多东西,其实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来解读。

  记者:您如何看待文人艺术,尤其是文人书法,像黄庭坚《砥柱铭》拍出3.9亿这样的艺拍市场上的记录,泡沫成分有多少?您是中国精英文人艺术的著名研究者,对于这一门类的收藏者,您有何忠告?

  白谦慎:文人书画一直在涨,从总体趋势上判断,是一种价值的理性攀升,这是我的基本立场。但在这一轮中,不可否认有一些非理性因素在起作用,也不排除从房地产、股市里挤出的泡沫,抬高了艺术品价格。但这句话并不针对具体某件拍品而言。

  我想对国内文人字画收藏者说,专业收藏的基础是研究,是对于一个方向、一个序列作品、风格流派的系统把握,以此为基础的收藏,是非常风雅的,是真正把握了艺术价值的,不容易被误导,不容易被利用。否则就成了俗不可耐的斗富和蠢不可言的比傻游戏了。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