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小时前,我刚刚在朝阳公园8号公馆附近,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采访。
录制节目前,记者小董希望我除了谈谈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之外,还能揭露一些行业的潜规则。很抱歉,前面我可以谈点个人肤浅的看法,但关于所谓的潜规则,我觉得现在网络里什么消息都有,这是一个透明的时间,我就不添什么乱了。
关于艺术市场是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想先举两个好朋友的例子,都跟嘉德秋拍有关。一个是吕立新,他以77万元落槌价拍下一件齐白石晚年的作品,买回去立刻就挂在他办公室墙上。吕先生高兴地告诉我,这件作品收录于《齐白石全集》等重要的著录信息并没有出现在拍卖图录上,正因为如此,才能以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另外一个是牟建平,一周前,他写了篇博客预言今年秋拍行情不太好,我给他留言,希望别一语成谶。昨天,他给我发了条信息,兴奋地说:应验啦!看来真危机了!
危机?还是契机?这一波全球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对于原本就比较脆弱的艺术品,意味着什么?个人感觉,年轻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涉及古董、古代书画、古籍善本、邮品钱币这些传统板块,原本就是在缓慢培育的过程中,也从未出现过特别大的跳跃起伏,这些领域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式下受到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另外一部分则是当代艺术、油画雕塑为代表的、最近两三年异常活跃的新兴市场,介入资金大多数都是短期投机目的为主的新钱与游资,对于眼下房市与股市的大幅下跌,这是最受拖累的板块。以这次嘉德秋拍为例,拍场内外就有不少急于低价出货套现的江浙商人,而他们恰恰是05、06年那批以“炒”为目的大举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
记者问我,一个成熟的市场是什么?我觉得,它需要有成熟的买家,成熟的中介机构,成熟的经纪人体系,成熟的法律基础,成熟的经济体制,成熟的监督环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买家,以收藏为真正目的、具有一定艺术鉴赏力的买家,一个成熟的市场中,这些具备经济实力的买家应该是占大多数的,也是市场金字塔的塔基。在中国,这样的买家群体的培育过程,需要五十年,一百年,或是更长,这依赖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依赖于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一个稳定的、大规模的中产阶级的真正形成。
所以,一次金融危机的突袭,并不会对这个不太成熟的、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艺术市场产生什么致命的打击;相反,它会变成理性投资、冷静收藏的客观推动因素,它也提前、有选择地梳理那些经济泡沫所带来的危害。
我估计央视今天的三个工作人员应该有点失望吧,毕竟从我这里没有得到什么火爆的内幕,或是什么骇人听闻的说法,没有办法,我坚持认为,中国艺术品这个市场还很年轻,一年两年的行情涨跌表现实在不值得大书特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