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兼写游记之余,有空闲上网的时候,总惊诧于文化圈的错乱分子、装逼犯之层出不群,比如最近的“文怀沙事儿”——其实一点也不复杂,说“事件”都有点重,李辉《质疑文怀沙》摆了三件事,文这位“国学大师”就扯几句闲话,看客当然都觉得他心虚啊。
要知道,在话语市场上,买主——也就是读者,从长期和整体的观察来说,还是有点基本的鉴别力的。
但让我讨厌的是崔子抹这样的人出来讲错乱的话,还一个劲怪媒体和民众“添乱”,就好象自己不用呼吸空气就活到今天一样——现代人每天都活在媒体包围之中,也天天和别人说话,谁也别装自己是桃花源里人啊。
一. 事实项:
李辉《质疑文怀沙》摆了三件事,文怀沙这位人瑞没一个敢较真的,就几个小喽罗在传话,你可以想象的出来,就是那种模模糊糊的自我撇清罢了。
其实,真正圈子里的谁私下不知道文的这些“小道消息”,只是那时候文还没有发达起来,大家也就没当真,给人条活路,不正是国人的一般想法吗。
不料最近十多年中国的大众媒体、老粗官员、文化商人如雨后的狗尿苔一样丛生,纷纷要赶鸭子上架,文又是喜欢上架占便宜的人,会讲几句忽悠的话,所以渐渐有了“大师”的称号,所以有人说文是“被国学大师”,是有几分道理。
当然,混到现在树大招风,被忽悠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时候看不过眼的李辉出来发言,无论是为了挽救老中青少年 还是为了老辈的恩怨,总之还在拿事实来辩证,而文想说几句轻巧话就蒙混当然没说服力。
事实就是这样罢了,有什么说不清的?
二 媒体控、画画控,以及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民主、媒体:
我感到讨厌的是那些责怪媒体“恶意诽谤”乃至“添乱”、“破坏稳定和谐局面”的人,比如崔子抹之类的,当媒体吹捧“文大师”和“崔大师(未来的?)”的时候,怎么没人来抱怨这是“恶意吹捧”啊?
有吹捧的媒体,也有揭露的媒体,也有和稀泥的媒体,如同论坛一样,这不正是多元的好处吗?众多的媒体正如一个论坛,很多声音在争论,尖叫,这才正常。虽然,现在很多媒体的嘴脸可恶——主要指在吹上而不是批评上。
好玩的是,崔这样的人不敢?不屑?不能?直接指出是哪个媒体有什么不对,于是只好笼统地向媒体“要道德底线”,这就好像代表中国人民问候外星人一样,对着外太空的风车作战呢。
最可笑的是,崔这样错乱的人竟然责怪看热闹的“百姓”,还一边给大家丢“民主”、“过度阐释”这类大词,并从头到尾在不断说昏话:
1. 崔说记者是”靠抓新闻写些奇怪的东西吃饭”,这没什么错啊,可画画的不也是“靠泼点墨拨拉几下弄出的奇怪东西维生”吗,文这样的“国学大师”不也是“靠编点书忽悠几下文化商人加官员过日子”吗?这和农民种地、小姐卖肉一样,没什么可奇怪的,都是拿自己可用的工具、资源在交换而已。
难道,崔大师在暗示你画的就代表“中国精神”,而记者写的就是“鬼域奇观”?靠,三里屯的小姐可从来不敢说自己就代表了“中国魅力”啊。人人 都在这浑浊世界中,就不要先去抢占道德高地和“好词大词”了好不好。
的确,有“笔杆子沦为搅屎棍子”的,可“画师沦为用语言来搅屎的棍子”的也不少,好像境界没什么差别吧。
2 崔这样错乱的人竟然责怪看热闹的“百姓”,还一边教导大伙这属于民主的“过度阐释”。 网上议论一下,就开始攻击网民是“文革遗风”,可是没见谁去武斗你,所以这其实还不是文革,只是场话语的交流——如果你偏要说是交锋也成,反正中国人爱用战争词汇。
无论如何,中国未来的民主将从各说各话的人、各说个话的媒体的混战中得益——不断的辨证、呈现和解释,这是形成民主的必要步骤。而不是你好你好大家好的温吞水。“媒体”是无数个媒体的集合,各种报刊电视电影乃至你个人也就是个媒体,如果你自由的谈论,不断的交流,会出来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也会披露出更多的事实,然后你可以自己判断相信什么。
(顺便放句狠话,对中国今天和未来的民主甚至精神世界来说,一个出色的记者——尤其是时政记者、社会记者和环境保护记者——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因为今天的技术—媒体——言论系统的作用比画画圈的那点小世界大多了,直接关涉你家边上那条河是否干净以及你能否在家安心看毛片这些基本问题。)
而崔这样的错乱分子,当别人刚说出半句不对他心的话,他先是要攻击下这些“乌合之众”没判断力没品位什么的,然后装作清高的样子离场。你以为你不是“民众”吗?你以为你不是“瞎嚷嚷”?既然你说真实是无法判断的,那为什么你又来判断?又要别人来相信你的判断?
真正“自默”的人不是这样玩的,同志,要学就要学毛姆小说中的拉里或者现实中的维特根斯坦,说最基本的话,然后保持沉默,而现在,既然你还没沉默,还在絮叨,就别装逼说自己高风亮节,不屑辩论之类的话了。
写博客的,不也是在这话语市场上混吗,这和在书画市场上混没什么差别。争取买主和争取看客,是一样的
这就是今天的媒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