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两极七大峰 任我自由呼吸——《杨澜访谈录》专访王秋杨
                            
日期: 2012/12/13 10:13:02    作者:今日艺术网     来源: 今日艺术网    

王秋扬和杨澜

  她是登上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到南北两极极点的第一位中国女性,然而卸下沉重的登山装备,拿掉氧气面罩,她又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她就是王秋杨。在她身上,有一股力量促使着她一步步攀登到顶峰;有一种勇气让她面对着登山途中的种种困难,甚至是威胁到生命的危险,也没能阻止她“7+2”的步伐;在随时都与死神相伴的雪山上,她学会了看待死亡的另一种方式。近日,王秋杨带着她勇敢却也天真的心,做客《杨澜访谈录》,分享了她自由呼吸的极限挑战。

  遇难者的遗体 只能平静面对

  说到登山,杨澜坦言自己只能去想象在山顶所能见到的景色,而当王秋杨描述起在珠峰顶上看到的日出时,她依然流露出了那种向往和感动——“那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她说,每当生活中遇到特别的事情,她脑子里就会不由地出现那副日出的景象。然而,美景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见到,所有登顶的人也都是目睹着沿途遇难的同胞们而走到顶峰的。可是当王秋杨回想在登珠峰途中遇见的第一具尸体时,却还是如当初在山上那般冷静,她说尽管那位遇难者的脚上穿着与自己相同的登山鞋,尽管那位遇难者就躺在她帐篷的门对面,她的心里却依然“特别地平静”,甚至平静地接受着自己也有可能在某一天永远地躺在山路上。直视死亡,王秋杨除了平静,还有着好像与生俱来的那股坚韧劲儿,她说在登上途中,不论再怎么感觉精疲力竭了,也不能有放弃的念头,如果放弃了,“可能你的生命就真的走了”。

  在阿空加瓜与死神擦肩

  面对别的登山者的死亡,王秋杨能做到很平静,那么当自己面对危险的时候呢?王秋杨如实说,在临出发的时候,自己一直在哭,因为内心感觉自己“很壮烈”,“有一种很悲壮的感觉”。在手机最后有信号的时候,王秋杨给丈夫张宝全发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我会努力争取活着回来”,然后就踏上了艰险的登山路。尽管前路未知,王秋杨却说那会儿的自己被登山的信念深深感动着,甚至想自己若是在半路中倒下了也要保持前进的姿势,因此,这种豪迈的心情也让她自己在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才慢慢平复下来。

  虽然王秋杨也说,其实每一位登高峰的登山者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是在真正自己处于弥留之际时的王秋杨,还能那么淡然吗?王秋杨说起在阿空加瓜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的时候,表示自己那会儿其实“一点都不害怕,没觉得自己要走了”,可是在她意识到队友开始不停地打她,让她疼痛,而其实是在对她做抢救措施时,是她坚韧的要活下去的意志支撑了自己,让自己即使在开始出现幻觉的时候也努力保持清醒、保持与队友们的对话。说到此处,连杨澜都不住地感叹“我的天呐”。
死里逃生仍觉“登山真好”

  王秋杨在阿空加瓜得以获救,离不开队友们对她舍命的关心和帮助。王秋杨在回忆睁眼那一刻的情景时说道,看着队友还穿着前一天的登山服,就知道队友守了她一夜什么都没有做,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而自己睁眼发现自己还活着时候,王秋杨却是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登山真好”,在王秋杨说完“登山真好”后,戏剧性的场面也出现了,满屋子守着她的男队友们竟然全都哭了起来。王秋杨解释说,正因为登山,她才可能这样直接地体验到生死,也才能用一种不同的视角来思考人生,也才能那么深切地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情谊,所以即使自己差点因为登山而遇难,还是发自内心觉得登山是件好事。可是回想阿空加瓜的危险,王秋杨依然总结了自己的问题,她说她现在理解到了要给自己留力气下撤,“山永远在那里,你还可以再来,但生命只有一次”,这是王秋杨的感慨,她说在关键时候要能够对自己说“不”,才是智者的选择。
乞力马扎罗山——与儿子的登顶回忆

  王秋杨登山的6年中,最有意思的一段经历应该就是和两个儿子一起登乞力马扎罗山了。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王秋杨依然讲得栩栩如生。那时候两个不足12岁的儿子虽然都为登乞力马扎罗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但他们却不满足登山的年龄要求,王秋杨说那时候她就从两个孩子的脸上看到了深深的失落感,她说觉得自己作为母亲,“应该帮孩子成就他们的梦想”。在王永峰队长同意带小儿子登山的时候,王秋杨说,她看到大儿子自己默默穿戴好所有装备,静静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时候,自己就受不了了,而当队长最后同意带上大儿子一起出发时候,她几乎是瞬时间就飞奔向大儿子的方向,和大儿子汇合后她自己的眼泪哗就下来了。牵着大儿子往前走,王秋杨说,“孩子一声没吭,那一次就非常坚定地登了顶”。而离2007年登乞力马扎罗山已过去5年,面对已经长大的两个儿子和他们也可能某一天选择去等珠峰的情景时,王秋杨说,尽管自己内心也会很矛盾,但还是想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由他们吧,路是他们自己走的”。

  登山让我找到平静的生活

  “疯狂”地完成“7+2”后的王秋杨,用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话说,她好像是通过登山的经历,反而让自己变得安静了。王秋杨说自己非常同意,她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有各种“抑郁”,各种“焦虑”,处处想要证明自己,却又觉得处处都是一团糟,可是登山后反而学会了给生活不断地“做减法”,开始去追求简单平静的生活,她说,“放下越多,就会越平静,享受到的快乐就会更多”。这时候杨澜便提出了也许很多人会想到的问题,那就是“做减法”的前提得是有东西去减,面对这样的质疑,王秋杨很坦诚地说,会有人说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她自己也是从挣扎和不易的生活中走过来的,走过来了便会觉得,精神上富足了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所以王秋杨觉得,在登山过后,在经历过生死和极限状态后,就会对名利看得比较淡,也会觉得“其实有些讲究是可以省略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上海东方卫视2012年12月14日23:50播出的《杨澜访谈录》

关键词:王秋扬 杨澜访谈录 登山

更多新闻:

  英144件出借博物馆展品失踪:部分被出售
  Pearl Lam:抽象艺术中的东方“明珠”
  查普曼兄弟“欢愉之终结”展览在俄罗斯惹上麻烦
  柏林纪念纳芙蒂蒂半身像出土百年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