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90年代 张伟个展 策展人:郭小力 开幕时间:2010年4月11日下午4点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1日 - 5月15日 展览地点:水木当代艺术空间

张伟,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寡言、简单、谦卑的艺术家。几次见面都着长长的风衣,显得非常利落、绅士味儿,但不知为何,总觉此人身上隐藏着一种张狂、顽童之气。
本次展览呈现了张伟1970年代在北京与1990年代在纽约两个阶段的艺术创作。展厅也因此分为两部分,另加一部影像记录片。我们很难用一个词来定义此次展览的性质,它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用一条若有若无的线串联了两个故事。

张伟在1970年代先后是“玉渊潭画派”、“无名画会”的成员,创作了大量的风景写生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语言与技法上并无太多创新与突破,但是与当时“艺术为政治”的社会环境对照,可以看出艺术家更多的是在寻求一条自由艺术创作之路。为便于观者理解,展览配以70年代的报纸当作注解。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众多写生作品中会有颇受争议的,带有个人经历色彩的《装卸工》系列出现。可惜这组作品尺寸小,数量少,并在1982年就被意大利人安娜买走,最终淹没在众多的写生与抽象作品之中。

在展厅中被布置的最精致的一件作品是《四五事件》(1976),被整面墙的白色小纸花包围。其实大可不必将它看做是一件带有政治色彩的作品进行渲染,这只是艺术家对于争取自由的表达而已。同样的表达在1990年代在纽约针对艺术家维权的作品与实际行动之中。1990年代,张伟的身份转换:从画廊签约艺术家到街头卖画、建筑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为争取合法权益游行诉讼的“麻烦制造者”…… 在我看来,这才是他在1990年代最好的作品。
这个展览,或者说张伟非常幸运的是,有1990年代珍贵的影像资料作注释。它使艺术展览变成一个人的生活讲述,但是却又有些喧宾夺主,作品呈现的力量被削弱。也许,这个展览的有趣之处也在于此,它把艺术家从作品的背后推向了前台。
相关展讯:http://artnow.com.cn/ActionInfo/PublishP/ExhibitADetail.aspx?ChannelId=552&ActionId=4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