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产品,今年年上半年还传出来该基金所购买的艺术品市值已经缩水一半。到2009年8月顺利完成,该产品的投资报告被设计成投资该产品的客户2年期限共获得税后净收益25%,年化收益达到12.75%,远远高于这两年来一般的基金收益。
国投信托6月下旬发行了一个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用于购买数名知名画家作品的收益权,该信托计划的投资标的是当代知名画家的画作,对该批投资总价值进行评估后,给予一定折扣,最终按照折扣后的总价确定募集资金规模。该信托计划聘请了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为投资顾问。
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艺术赏鉴计划” 客户可从招行私人银行推荐的当代艺术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在缴纳与作品估值等额的保证金后,即可拥有该艺术品的鉴赏权,在免费鉴赏期内,客户可将艺术品带回家,招行还可帮助客户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还有几家银行在也都在准备跟进。
透过民生银行资金募集报告和终结报告,除了知道该笔基金用于艺术品投资这样的语焉不详的词句外,并没有任何关于购买艺术品及其数量、价格构成及单价、购买艺术家名单等购买记录,出售的作品、价格、时间、盈利等数据。
我相信,这个基金计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用艺术名义的集资行为,随后,确有见诸网络的消息说,该基金只有20%真正用于购买艺术品,至少有80%的基金数量被用于股票交易。即便那20%的艺术购买也是存疑颇多,没细节有可以公开的交易,是不值得信任的。
其他银行关于基金的设计除了利用艺术品这个工具之外,这些资金或是资金的流动与艺术品交易会有多大的关联程度?
自民生银行非凡理财艺术基金理财计划出笼以来,就被艺术家们,特别是那些自诩为艺术财经专家的批评家们和艺术媒体人士看好,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懂得艺术市场?
实际的答案只有一个真相,他们就是这些基金的吹鼓手,一个因为获的薪酬帮助谎言成为美丽故事的群体。
这些从开始就打着艺术品和为艺术服务旗号的金融产品,没有对艺术市场和艺术品交易带来任何正面的和积极的作用,却将中国金融产品市场最恶劣的欺诈手段和盈利骗局带进了一是结合艺术市场,必然会加剧艺术市场混乱和欺骗的盛行。
基金是一个金融产品,是以投资为目的的,并且是有风险的,购买基金的人需要承担风险,而基金管理人所要做的就是运作基金,并透过基金管理获得相应的固定管理费率和盈利佣金作为收入。
目前,国内的几个亿艺术品交易为标的的艺术基金产品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在这样2年的期限内,购买了艺术家的作品并等待再择机售出,以获得差价。如果说这样简单的倒进倒出就可以获利,又怎能不让怀疑其中的虚假。
目前媒体所见的国外艺术基金也只是那几个信息被抄来抄去,缺乏对基金运作的基本介绍,都是人云亦云,隔山打牛。
艺术品基金在国外的金融产品体系只是一些特殊机构才会尝试,其所占份额极小,绝非媒体和专家们所言,将会成为金融产品重要的利润池。在国际金融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设计来分散基金投资风险,同时也需要组成不同的衍生产品被投机或交易。
所以,此基金非彼基金,国内的基金产品不过是一个集资行为,合法的老鼠会。
不过,这个美丽的谎言并不会欺骗到艺术家或是真正的买家,只不过在欺骗那些无知的投资客。
但是,对于艺术市场而言,确实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最大破坏是对市场信用、声誉和信心;这些基金多少总会假模假样的购买几件艺术品,并不会真正开展实质性的交易;而那些顾问、专家、批评家却被他们更多的腐蚀着。
艺术品作为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资源,被以这样恶劣的手法利用,遭受危害的一定是市场交易主体—艺术家、画廊、收藏家等等。
只是因为几个人的私欲就会毁了整个市场的信誉。这个结果已经在很多领域发生过,只不过这次轮到了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