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与解码——国际数字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0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
展览开幕:2010年10月19日10:0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A、3B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 Art Museum、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赞助商:SAP

展览由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和onedotzero策划

Julius Popp,bit.code,2009
WOW,微雨,2007
WOW是一个汇集了建筑家、程序员、科学家、图像与互动专家各个学科之间的设计人员群体。它的工作将动态图像块与互动设计结合了起来。在《微雨》中,反应式图像由投射在投影表面的阴影所触发。这些阴影被探测到,运动被整合进动画之中。走到投影前去激活《微雨》。 投影以及定制软件。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Dan Roosengaarde,沙丘,2007 《沙丘》是一件互动回应装置,当你穿行于这件作品之中时,它会作做出反应。它用LED灯点亮的芦杆对观者的运动与触摸做出反应,营造出一种千变万化、让人沉浸于其中的环境。 轻抚芦杆与《沙丘》互动。 LED灯、麦克风、传感器、扬声器、软件以及其他媒介(后者在互动的微芯系统与固件上运行)。 版权归艺术家与鲁斯嘉德工作室所有。

Sennep/ Yoke,蒲公英,2009 这件有趣的装置允许你用吹风机中隐藏的红外线来吹散蒲公英的种子。它模拟了风,吹散种子直至它们落到草地上。拿起吹风机开始。 吹风机、红外线、红外摄像机、幻灯机、计算机、扬声器以及软件(Unity 3D, Open Sound Control, Max/MSP, Maya and Blender)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编码与解码:国际数字艺术展》展示了最新的数字互动设计的发展,既有小型的、以屏幕为基础的图形设计,也有大型的互动装置。展出的作品由国际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如Daniel Brown, Golan Levin, Daniel Rozin, Troika和Karsten Schmidt。
数字技术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工具,强调创新、交互,利用自我生成软件、动画和其他反应技术将动态的元素植入艺术作品中。一些作品是处于永恒变化之中,有些作品则与观众互动而发生改变。
该展览探索三个主题:
1.作为编码的材料。
用编码来呈现作品,这些作品使用计算机编码创作了新的作品,以探索编码如何编程成为不断流动、变化的作品。
2.互动性。
它强调观众的参与,与展品互动,因而延伸了作品的变化。
3.网络
这部分的作品关注日常交流后留下的数字痕迹如何被评价和使用,关注高级技术和互联网如何促进了新型的社会互动与自我表达的媒介。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