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独白与艺术的重建
如果说BCA艺术市集是青年艺术家的一次大杂烩,那么由赵力策展的《左灯右行——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和水木当代艺术空间举办的《独白:艺术的重建》青年艺术家群展则是在学术立意和名分上推了青年人一把。
策展人赵力表示,这些青年艺术家所营造的视觉世界,敏感而激动地包容着现实世界每时每刻的变化,希望大众可以走近他们,感受这些年轻人的态度、立场和趣味。
而《独白:艺术的重建》策展人盛葳更是用“独白”二字预示了这些年轻艺术家主流的未来,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目之所及,几乎都是“旁白”式艺术,艺术家总是站在第三者立场,而正是到了今天,“独白”式艺术才成为可能。
我们从《独白:艺术的重建》艺术家名录中发现了“公寓艺术”时期抽象艺术家马可鲁之子马萧萧,这位过早离我们而去的年轻人留下了一幅幅宁静的油画作品。在父亲马可鲁眼中,这位生于1982年的英俊少年生前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从滑板、音乐、绘画、设计到东方文学,包括心理学,都大量学习,但在感情方面却显得生涩和脆弱。这也许是那一代年轻独生子女共同要面对的人生问题。
在《独白》展览中出现的另外14位艺术家的作品上,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与马萧萧作品中类似的精神气质。曾扬是唯一同时参加《独白:艺术的重建》和《左灯右行——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的艺术家,这位生于1981年的小伙子在巨大的圆形画布上画了一些类似蜗牛形状的作品,他像记日记一样,在画布上分区域画下每天想到的一些事物。
而生于1980年的女艺术家刘韧用数码影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向往的时代景观,她根据《牡丹亭》创作的《惊梦》广受好评,“好多人说你没长大怎么就开始怀旧了,其实怀旧是不分年龄的”,她这样解释说。
另一位女艺术家梁远苇的装置作品《永生》在听诊器上植入了手表指针,而另外一个作品则是在香烟盒的开口处植入了表针,颇为诗意,让观看者不由得感觉到时间无声的流逝。
《左灯右行》展览上出现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基本上都是传统架上绘画,其中最特别的当数董媛的毕业创作《家当写生》。这位2008年刚从央美毕业的24岁女孩用了3个月的时间,把自己房间的物品全部搬上了画布,也许这只是一个小女孩的突发奇想,但我们从中依然看到了这群青年艺术家的独特之处,“我选择的对象是我当时居住的房子,那是我暂时的家。对于家庭——我渴望她和和睦睦,渴望她安静舒适……对于停留过的房子,我不想匆匆地忘记”,董媛说。
整个展览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另一位生于1984年的艺术家李锐的《巢》系列,各种被故意摆放的蛋如此光鲜地呈现在画布上,体现了李锐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油画功底。
总之,这批新崛起的青年艺术家为我们展示了更加与众不同的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虽然看到的多是与日记、孤独、自我、封闭等事物和状态关联的作品,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的集体上位显得如此合乎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