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蜃楼——上海当代艺术生态

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通过侯瀚如、清水敏男策划的2000年上海双年展极大改变了她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版图中的地位,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化的标志性官方美术馆之一。在馆长方增先、执行馆长李向阳的坚持下,范迪安任总策划的“都市营造”2002年上海双年展、许江任总策划的“影响生存”2004年上海双年展,保持了2000年双年展的一贯性和国际化模式,使双年展最终成为官方认可的艺术展主流样式和执行机制。作为上海这个艺术港湾中的航空母舰,上海美术馆仍在营造它的中心地位,蔡国强个展、严培明个展、蓬皮杜艺术中心藏品展等展览,无不呈现为一种执意提高当代艺术平台的决心。上海美术馆2005年正式成为国际博物馆协会现代美术馆委员会(CIMAM)的理事,也说明国际艺术社会刮目相看的态度。李向阳每年要减10个展览的态度,其实也表明了一种发展的眼光,以及对做一个国际性专业美术馆的认知和自觉。

2003年底创办于多伦路27号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Shanghai Duolun MoMA)是馆长张永林实现的一个梦想。开馆一年内,这个尝试官办民营模式、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年轻美术馆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通过“打开天空”、“荷兰录像艺术简史”等展览引起国内、国际的关注,初步树立了一个当代美术馆的形象,并加入了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持续举办的噪音艺术节、蒙古呼麦演唱、实验短片节等使多种样式当代艺术活动,使美术馆成了上海东北部的社区文化中心,起到当代艺术教育和普及的功能。

刘海粟美术馆、朱纪瞻艺术馆等上海最早的一批官方美术馆也渐趋活跃。虽然展览选择仍显保守,场租展仍是主打。但毕竟审查作品标准和容忍度一直在放宽,一些学院出身的年轻艺术家往往可选择来做练兵展。由于设施老化,空间局限,这些美术馆正在酝酿空间整改、管理模式的变身。

私立美术馆基本上都是房地产发展商催生的艺术空间,在上海艺术生态中还远为活跃起来。这样的发展商一般都雅好艺术,对当代艺术机制缺乏了解,因此有随性做事的成分。多数只是昙花一现地做个展览,即陷于沉寂。如2000年的原弓现代美术馆其实只有一个画廊式的空间,仅仅在当年做过一个双年展的外围展“异常与日常”。2003年上海联洋建筑博物馆举办了开馆展,热闹一时,但也鲜有下文。2002年在苏州河边,堪称上海民间最有规模的现代艺术中心半岛艺术中心落成于西康路1518弄半岛花园12号2楼,其中有半岛美术馆和半岛瓷艺馆,半岛美术馆倒经常办些社会主流面貌的展览,偶然也有一个有趣的设计展。但不构成系列的学术规划。2005年上半年,证大集团又将在浦东芳甸路设立证大现代艺术馆。可见,私立美术馆之风仍属方兴未艾。

2005年1月,苏河现代艺术馆举行开幕派对,这个由袁文儿、Lise夫妇创办的现代艺术馆,也打民营、专业、当代的理念,并试图用楼顶的酒吧餐厅供养。展出现、当代理念的绘画和影像,举办另类色彩的音乐活动,使苏河获得了公众的一定期待。

视频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